年纪就已经失了神采,一双眼睛古井无波,像极了前世的自己,一下子就勾起了心里的千般愁绪。
便做主将她留在后院平日里人帮着李嫂子做下饭,和绣娘们学学绣花,她手下的素秋年纪也大了可一样自信乐观,她想着让这赵娘子跟大家好好相处一段时间看能不能摆正心态,也算是积德了。
家里的事情忙忙乱乱一眨眼两个月时间又过去了,釉姐儿在附近乡镇发了告示表示赵家之后要广收棉花了亚麻,大家有意愿的就多多的种,不会种的来赵家学,我们包会,种子什么的还可以便宜卖给你们。
大家听了这个消息都有些心动,再加上做工的女人口口相传,大家对赵家又是一片赞誉,觉得他们家不会是书香世家,仁义啊。
得了这样的名声釉姐儿表示很满意,收到李采薇信的时候,釉姐儿又派人移了几百棵桑树种在了自家桃园隔壁,沈家也一样在自家山头种了几百棵,村上的人听到风声也学着种了一批,反正在大家眼里这赵家的几个孩子邪性的很,干什么都名利双收,咱们跟着他们也不会吃亏不是。
就这样在一种诡异的氛围中整个赵洼以及附近的乡镇悄悄的掀起了一股纺织原料种植热。
李采薇的信很是欢脱,通篇洋洋洒洒的表示了她的喜悦之情,废话一大堆之后,才在结尾处说了重点,运来的棉线经过工人的加工和她的改良织出了一批细密柔滑颜色多样,花色独特的上等棉布。
这些棉布就算是贵族也会喜欢,因为这布比丝绸暖和,比锦缎颜色好,比纱布贴身,列举了一大堆言而总之总而言之,就是说这些棉布质量不错可以当上等货买给那些冤大头。
最后李采薇又很不客气的夸耀了一下自己在其中起到的关键性作用,以及那些织女们对她的崇拜之情等等暂且不表。
釉姐儿又耐着性子仔细的研究了一遍信才在一些语无伦次的表达中看出李采薇隐含的两个意思,一个就是我的布虽然织的很成功,但她怕一些愚蠢的凡人不能欣赏所以需要釉姐儿助阵,新一批的货物就用自家的新布打头阵。
第二个意思就是她的作坊正式成立了,就叫悦人织
第七十章 棉布初现-->>(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