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哥儿如今负责的阅书阁的事情也已经上了正轨,每日只需抽出时间去看看就行,这个房子要求必须建的高大结实,所以时间也相应的长点,估计建成就到五月份了。
现在那些书都放在书院里,赵老先生专门腾出了一间屋子,虽有点窄小但好歹可以供学生平日里借阅抄写。
这乡下本来就缺书,如今有了这些平日里他们见都没见过的书,真正是如鱼得水,每日里都有人前来抄书。
如今才半个月的光景,釉姐儿家带去的那两箱书已经早就抄完了,抄好的书也都整整齐齐的放在书架上,因为泽哥儿和恩哥儿两个也要用书所以就将原本又都带回家里了。
不过学子们抄的书有恩哥儿带着同学把关,也都是字迹清晰,看起来也和原本没有太大差别。
再加上赵家的书多半都有赵先生生前做的批注,这些对参加科举的学子来说真正是最为难得的财富。
所以现在赵家在镇上的名声很是不错,尤其对附近的读书人来说那对赵先生的崇拜更是上了好几个层次。要不是泽哥儿死命拦着相邻们甚至打算给赵先生建庙宇了,泽哥儿也在同窗中得了好人缘,成了这代学子中大家默认的领头人。
要说看见釉姐儿家如今的日子最牙酸的是有人,但心里最最不好受的就要数赵二叔家了。
赵二婶这两天一听到村里的人说赵先生家的孩子如何如何有本事就心里发赌,当初本来他们以为老大两口子一死,那剩下的大院子和家财还不都成自己家的了,那几个没爹没娘的小萝卜头还不是任由自己捏扁揉圆。
可谁知道当初那几个臭小子请了里正族长给他们撑腰,自己不敢动他们,如今自己这一大家子吃糠咽菜的几个臭小子却大鱼大肉。
在赵二婶心中,这些东西本来都应该是自己家的,所以她是越想越咽不下这口气。
上次本来打算趁着绣坊开张是大闹一场要点银子来花花,这侄子侄女孝顺叔婶那不是天经地义的,更别说自己家里还有他们的奶奶呢。
可
第四十六章 赵二叔一家-->>(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