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这件事对大家来说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所以在镇上几个德高望重的人支持下事情进展的很是顺利,沈家釉姐儿自然早就通了气,带头捐了大笔钱在一众乡绅中起到带头作用,也得到了乡邻的一致好评。
自两家有意订亲以来,釉姐儿带给沈家的好处已经不是一笔小数目了,不论是布匹,货物运输,还是如今的阅书阁,给沈家在经济地位上都带来了明显的改变,这种事情沈张氏最是开心,一张口就是这个媳妇太难得。沈老大倒看的更远些,自家儿子想走的更远,家里虽然在别的地方给不了帮助只能在钱财上给予支持,所以以前自己守成的做法显然是不行的。眼见釉姐儿这孩子生意越做越好自己倒也应该好好合计合计了。
待到一切事情准备就绪时已经到了月底,漫山的桃花开得很是绚丽。釉姐儿家的作坊已经完工了,只等过两日李采薇将人送来,就可以正式开业,作坊有一个很是诗意的名字叫“悦己”这是李采薇起的,以后作坊出产的每件绣品上都要绣上这两个字。
釉姐儿不大明白这样做的深意,但她也知道李采薇肯定是有道理的,索性不问,趁着这两日阅书阁动工,大家都在那里忙活,家里难得清净釉姐儿便开始认真为自家的商标(这当然是从李采薇那里听来的新词)设计一款好看又难以模仿的签名和绣法。
家里的工匠结束了作坊的活计后在泽哥儿的介绍下接了阅书阁的活计,李采薇听说这件事后不仅送来了一箱子书籍还附赠了一张阅书阁的室内设计图和日常管理方面的建议以供参考。
连釉姐儿这样的外行人看后都觉得很是不错更别提如获至宝的泽哥儿了,连赵老先生看后都赞不绝口,直呼设计者大才,小小的改动不但让书籍管理规范摆放合理更是大大减少花费。赵老先生致仕以前一直在翰林院任职,很是清贵,这十年来虽一直呆在赵洼这个地方教书育人,但儿子却留在京里当一个从五品的小官,管的正是官学的后勤。
第四十章 阅书阁-->>(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