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八章 借驴车(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模样,两只大大的杏眼,深若幽潭,面貌与寻常人家的女儿一样,并不出挑儿。却不知,她哪里来的底气,竟会这般言辞凿凿。

    二郎生怕赵老爷着恼,再施一礼,“先生勿恼,家妹年幼,一直疏于管教。言语不当之处,还望先生海涵。”

    疏于管教?养不教,父之过。这是连他亲三叔都骂上了吗?

    张四娘终按捺不住,凉凉的刺了二郎一句:“长兄为父。二郎哥读的书倒是多,学问也大,你又是如何管教于我的?啧啧啧……难道说,你也与我一样诗书礼义狗屁不通?!”

    二郎被张四娘骂得脸上一阵青一阵白,于先生面前又不好翻脸,与一个女娃儿一般见识,唯唯喏喏地站也不是,走也不是。

    元娘也看不过去了,“赵老爷,你这驴车到底借还是不借呢?你就给我们个准话儿吧。”

    赵瑾饶有兴趣地看了看张四娘,忽地没头没脑地问了一句:“你这妹妹可是眼盲?”

    元娘与二郎齐声应了“是。”

    张四娘紧抿了唇,不知这个赵老爷要打什么主意。

    “冬有寒梅夏有荷,春秋岸柳舞婆娑。两袖温情流缱绻,一怀笃意踏蹉跎。”赵老爷摇头晃脑吟出此句,博得二郎拍手称赞,他却并不理会二郎,继续道,“只要你姐妹两人以夏荷为名做一首诗来,这驴车我就借了。”

    元娘这下可为了难,张家的几个女儿没有一个读过书的,更别说做诗了。

    张四娘冷笑了一声,“我们姐妹两人,既没有读过四书五经,也未做过八股文章。这诗嘛,更是一窍不通。赵老爷若是不想借,只管痛快说一声就好,何必为难我们?有违仁心。大姐,我们走,这驴车我们不借了。”

    说着,张四娘便拉着元娘,一手拄着马杆儿往外走。

    走了两步,她忽又顿住脚,冷冷道:“《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于百世,学者宗之。自天下王侯,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夫,先生久读圣人书,

第三十八章 借驴车(二)-->>(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