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需要怎样才能令现代的诗歌有活力呢。”
“我并不是说,要撇弃以前的意象,而是要适当运用,做到与现代结合,我们的认识度在进步,文字当然也应该与时俱进,古代人在时代和信息局限的情况下仍然写出流传千古的诗歌,我们为什么不能。
与旧体诗相比,新诗虽然在语言表达上比旧体诗浅显,在表现形式上比旧体诗自由;但作品意象的模糊性,重叠、交叉、群体等,表现手法的新颖性,象征、隐语、暗示等,修辞方法的变异性,隐喻、移就,通感等,都给阅读鉴赏带来了较大的困难。这说明什么,这就说明我们文字不通俗,因而脱离了一般读者,令诗歌成为小圈子的宠物。
众所周知,新诗的创作讲究含蓄、凝练。作者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倾泻,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融合,即为“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作者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伟大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自己的情感。而我们现在的意象变成了封闭式的,谁还会看?
所以,我认识我们的意象文字,在接近生活,接近土地,通过情感,抵达内心的过程中,应该融入我们现实中普遍的语言和事物,例如桌子,椅子,板凳,例如米饭,药品,水果,再例如市,公交车,售货员等等。这些人和物都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离不开的。而往往我们的写作者,会因为追求美感,而懈怠这些似乎影响美感,或者太过通俗的事物。其实不是这样,如果我们的写作群体里,多多融入了这些事物,形成一个潮流,这样才会贴近大众,让阅读者觉得亲切,这样我们的诗歌才会有更多的人,走出小圈子,达到曾经的鼎盛。
有些人抱怨受了现实条件和传媒的影响及冲击,新诗歌才得不到展,其实这只是自我圆说罢了。上面是一些书本上的资料,及我个人的认识。新诗怎么才能有活力,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文风说完,坐了下来。
贵族学校的c班是自选专业,而这一科古典诗词和古典音乐是最重要的。因此报名这两个专业的多是一些爱好写作,或者音乐的人,多有些见解。除了一部分别有目的的男生,他们是为了有机会能接近赵若寒,和别的美女才报名这个班的。文风讲完了,众人一时还醒不过神儿,这次,连旁边的赵若寒都凝住了神儿,他们一个个都在回味和思考文风的话,也许文风的话带给了他们太大的震撼,和冲击。
过了好一会儿,教室里的人才回过神来,他们看向文风的目光多了钦佩和敬意。文风身边的赵若寒也是一样的表情,她看着文风的模样,渐渐地有些痴了。“啪,啪,啪!”就听教室里响起了鼓掌声,率先鼓掌的正是戴着眼睛的方浩然。他看着文风,目光里不单是欣赏,更有深深的信服。
第五十四章 震动芳心(第二更)-->>(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