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应该有可能取得他们的谅解。
可马腾却认为自己身为伏波将军的后代既然已经接受了汉室的密诏那就应该把这命令执行下去这才不愧自己家族世代忠良的称号。打不赢归打不赢得。可是自己要是就这样灰溜溜的撤兵回去。自己一世的英名那就算完了。而且反正自己等人就算是这样回去了那自己等人也无力负担这么多的兵马给养了。还是要裁减军队。到时候那些裁减下来的士兵自己即不忍心也不能够把他们全都杀了。杀之则不仁从此也就再没有士兵会真心地为自己等人效命了。可是要是不杀的话这些裁减下来的兵丁出了打架杀人之外再无一技之长他们为了生活不是兵变就是要啸聚山林落草为寇那自己的地盘也算是毁了。还不如和董卓真枪真刀的干上一仗把那些兵丁消耗在董卓这里得了。背不住还能产生什么奇迹呢。况且马腾世代与羌族打交道比韩遂更加地了解羌族人的秉性自己打了败仗向他们解释没关系背不住这些羌族人冲着往日的交情还能得到他们的支援。可要是自己一仗不打得就撤回去势必会被那些羌族人认为是懦夫。到时候往日的交情全毁不说还会引起他们的小瞧弄不好就会兴兵前来攻打自己等人。
最后韩遂被倔强的马腾说服了。决定与董卓拼了。不过韩遂还是心眼多认为自己等人现在已经有了五十万的大军那董卓对外宣称的兵力也不过就一百万只要自己进攻的同时董卓的死敌刘明能够同时进攻董卓。哪怕只分担董卓几十万的兵力那自己这边也就不是全无胜算了。
当即马腾、韩遂就给刘明这面来了一封信函诉说自己等人奉天子诏书讨伐国贼董卓希望刘明的部队能够响应。
这封信到了关羽和郭嘉的手中后郭嘉非常干脆的就建议关羽给马腾、韩遂回一封信大致的意思是说家主刘明不在幽州各地兵马皆受令防守本不应调动兵马出击。可是既然诸公是受圣命出兵的那幽州身为汉室的臣子自该响应。只要马、韩二位将军与国贼董卓交手了。那并州的兵马就会附随尾翼起兵攻打董卓的。为二位将军分散董卓的兵力。
关羽一听郭嘉的建议那就全明白了。这根本就你动手我捡便宜你不动手我也看着。关羽欣然听从郭嘉的建议就给马腾、韩遂回了这么一封信。
马腾、韩遂一看那心里也明白了。可是现在自己等人那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了。而且人家的主子没在家那些家臣能自作主张得给自己这么一个回复那已经是很够意思了。足以说明刘明平时的教导就是以汉臣自居的。(其实是因为刘明的官制、职权等和马腾他们不一样)
马腾、韩遂抱着决死之心前来攻打董卓。一路上破关斩将到没遇上什么像样的抵挡搞得马腾和韩遂大为奇怪难道这个董卓只是架子大其实是虚张声势他根本就没那么多的兵马?这样一想马腾和韩遂的信心大增。分外懊悔自己空自耽误了这么多的时日。而马腾更是为自己的英明决定而沾沾自喜。
这一日马腾和韩遂的兵马来到了距长安以西二百八十里的齐平县突然间闪出了一哨兵马约有一万多人拦住马腾、韩遂大军的去路。
马腾、韩遂全是一愣。一路之上自己都没遇过这么多的兵马阻挡这一万多的兵马应该是最大的一股了。可是自己是五十万的大军呀这点兵马拦路这算什么?是够自己塞牙缝的还是够自己垫马蹄子的。难道是董卓在这里安排了什么伏兵不成?这支兵马只是引自己部队进入埋伏的诱敌之兵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