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88章 福建暗流(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当然,即使是对于那些被顶在最前面当炮灰的青年士子来说,这笔买卖也不亏,毕竟这天下没有白来的富贵。区区一介穷酸,想要一夕之间名动天下,万人追捧,名利双收……不冒一点儿风险又怎么能成呢?

    然后,在东林党和复社之间,也跟今天的台湾的民♂进党和“黑色♂岛国青年阵线”一样,同时存在着合作与矛盾。东林党既希望复社这些小字辈冲在前面打头阵,又恼恨这些年轻人不知收敛,把调子喊得太高,整天站着说话不腰疼,经常捅出一堆窟窿没法收拾。而复社士子则觉得东林大佬多半缺少血气之勇,做事拖泥带水不干脆,总是前怕狼后怕虎,不肯爽爽快快地与政敌死战到底,拖了他们的后腿……

    总之,跟当时得过且过的官场习气不同,复社这种激进组织的一贯行事风格,是相当疯狂和暴力的。

    ※※※※※※※※※※※※※※※※※※※※※※※

    作为复社的创始人,出身江苏太仓的张溥张乾度,乃是当时激进学生运动领袖之中的佼佼者,明末最出名的“学生运动领袖”,尚未考过科举,就已经干出了无数大事,从组织暴乱到冲击衙门,还有纵火烧城之类,其烈度绝对不亚于后世的五四运动,当真是不惜生死也要求名声。与后世那些连绝食都要轮流来的窝囊家伙,譬如香港的黄之♂峰和台湾的陈♂为廷相比,其权势、能力和勇气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

    ――张溥此人出身贫寒,但年幼好学,有神童之称。于天启四年(1622)开始结社评论时政,博得名望,起初取名为应社(科举应试小组),后来改为复社(科举重考小组),成员最多时高达三千余人;天启六年参与苏州抗税暴动,撰写《五人墓碑记》,痛斥阉党,名动天下;崇祯元年“组织群众”驱逐阉党骨干顾秉谦,从此成为天下士子当中的天皇巨星!复社的声势也从此震动朝野,号称是“春秋之集,衣冠盈路”,“一城出观,无不知有复社者”。其影响力遍及南北各省,走到哪里都是万人空巷,拥趸粉丝无数。

    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么这位张溥最多也就是演讲能力非凡,相当于后世美国马丁路德金的水平。但可怕的是,张溥不仅在政治上极度狂热,还很有野心和手腕。在成名之后,他不肯按部就班地出仕熬资历升官,而是企图一步登天,借广收门徒以控制知识界、把持科场,最终达到左右政权之目的――并且一度真的让他给成功了!连当朝首辅周延儒都被他捏住了把柄,不得不惟命是从。有一次,张溥甚至直接给了周延儒一个册子,上面写满了人名,有的要大用,有的要罢官,而周延儒居然也尽数照办,丝毫不敢违抗。

    想想看吧,区区一介没有任何实际职务的“民间意见领袖”,居然能够在家遥控操纵朝堂决策,决定官员任免,把大明天下视为掌中玩物……这份泼天的狂傲和能耐,在现代世界有哪个学生干部做得到?

    在乡野之中遥控朝廷,以闲人之身执掌天下……能把“学生运动”搞到这等地步,也算是空前绝后了。

    当然,据说张溥最后也是因为太过嚣张,才被忍无可忍的周延儒或者其他某位大佬派人暗杀了……

    很显然,对于福建巡抚邹维琏这等东林党官宦来说,张溥这个被他们花钱资助和造势捧起来的小字辈,就差不多相当于一条养不熟的疯狗,让他咬起阉党、勋贵之类的政敌,固然是所向披靡,屡战屡胜,可一旦倒戈反噬起来,也是让人深感痛心彻骨……别的不说,光是看着这家伙此时居然大模大样地坐在自己面前,跟自己这个福建巡抚平辈论交,邹维琏就忍不住感到满心腻歪――你张溥年不过三十,去年才刚刚考中了进士,官不过区区一介翰林院庶吉士,如今还因为守孝而闲住在家,如何敢在我这个封疆大吏面前这般放肆?!哪怕论年纪,老夫都比你大了二十岁!上下尊卑和礼仪伦常都到哪里去了?

    但腻歪归腻歪,想到这家伙的骇人名望和千万拥趸,还有此次来访背后若隐若现的一众东林大佬,福建巡抚邹维琏饶是再怎么心中不悦,也不得不耐着性子,听这家伙在自己耳边喋喋不休地聒噪:

    “……我辈读书之人,纵然身处江湖之远,怎可不思国家大事?!这几年各省天灾不断,西北流寇四起,山陕各省糜烂;辽东建奴猖獗,京师一夕数惊;山东、河南、北直隶亦是骚动不断,朝中更有奸臣小人得势,逼得东林君子去位下野。还有澳洲髡贼漂洋过海乘大铁船而来,在琼州府临高地面结寨自守,筑城铺路,又招兵买马……咳,买船,私贩商货,从闽粤各省勾结叛贼武夫,大掠人口,其势力已是不可小视。当今时局已是不稳,如若再有南方髡贼趁机作乱――实在是不堪设想!”

    巡抚衙门的小花厅里,张溥手捧茶杯,如此侃侃而谈,“……如今,琼州髡贼与闽

第388章 福建暗流(下)-->>(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