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专门为孔家搬运桌椅等用具的扁担户,专门为孔家割花园杂草的割草户,专门供应府里以荆条烧成的柴碳的荆碳户,专门为孔家糊窗户的浆糊户,专门为孔家酿酒供酒的酒户,专门为孔家送新鲜蔬菜的菜户,专门为孔家制作各种条帚的扫帚户,专门为孔家点炮竹的放炮户,专门为孔家进供核桃的核桃户,专门为孔家献杏的杏户,专门为孔家献梨的梨户……诸如此类,林林总总,无所不包。
几乎孔家的每一项事物,都有专门的众多佃户为之代劳。四乡八里无数的老百姓,都围着孔家这一家的主子们转――这就是山东孔家一向最引以为自豪的世家范儿了。
什么叫世家范儿?
那就是极致的养尊处优!
成千上万的下人,为伺候最多几十个主子而成天打转,这都不叫养尊处优,还有什么能叫做养尊处优?
粗看上去,这似乎也没什么,那些现代富豪的家里,还不是雇了许许多多的管家和佣人?
但问题是,这些给孔家纳贡差役的人家,居然都是无偿做义工的!
为什么是无偿的?
按孔家人说法就是:你们这些卑贱的下等人是我家的佃户,除了按时交地租外,能够给我们这么高贵的世家做事纳贡当差,已经是我们看得起你们了,应该感到荣耀才对?怎么可以还妄想要我家的报酬?
――不管在现代人听来是不是强词夺理、颠倒黑白,但至少在孔府眼中,这番话绝对是天经地义的。
于是,这些摊上了差役的孔家佃户,日子就过得更加悲惨了――比如说每当孔家庭院的杂草丛生时,割草户就要阖家到孔府割草,一割就是连续五十多天。但问题是,当孔府庭院里杂草丛生的时候,也往往正是田野里农务繁忙之际。割草户经常会因为要替孔家无偿割草,而耽误了自己家的收成。
偏偏孔家又从来不肯因此而减轻割草户的地租。以至于割草户每逢年景不好,就常有因家里欠收又交不起孔家地租而饿死的。不过孔家也不在乎――这家人饿死了,再随便指派另一户割草户就是。
呃?都饿死了?没事,外头的流民多得是,再招募几户就行了!
更倒霉的还有水萝卜户,他们原本就是孔家的割草户,本来就需要承担割草的劳役。
有一次替孔府割草的时候,他们把自己带来的水萝卜分给其他庄子的割草户解渴,当场被孔府现。孔府中的某个主子尝了尝水萝卜后,觉得味道不错,就下令指定这户为水萝卜户。每年这户除了缴纳沉重的地租,承担官府的杂税(很多税种其实是衙役瞎编出来的,收到的东西也进了他们私人的腰包),并且无偿替孔府割草外,还要按例向孔府奉上数量很多的水萝卜……结果才三年就搞得家破人亡了。
然后,另一户人家被指定为水萝卜户,因为之前从来没种过水萝卜,也不知去何处弄这东西,到了日子根本交不出来,于是被孔府管事夺了田地,全家赶出去沦为了流民……
――在曲阜周边方圆百里,只要是当过孔府佃户的人都知道,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随便帮孔家人做任何多余的事,不要献任何多余的东西。否则一旦被孔家列为定例,就世世代代不能摆脱,遗害子孙。
至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事情,在孔府更是天天都在生。每天孔府里被倒掉的剩饭菜多得能堆成小山,却从来不肯少收佃户哪怕半斗麦子的田租……
总有那么一些人说中国没了真正的世家,真是可惜。总有那么一些人喜欢写文遐想着世家的高贵范儿。
那么最好得搞明白,你们穿越回去,很可能不是跟世家沾边的贵族,恰恰可能就是这些萝卜户割草户。
孔家传承千年,历经这么多朝代而不倒,这总算最最典型不过的世家了吧?
可是在孔家的治下,曲阜的佃户们又是过着怎样生不如死的日子呢?
于是,曾经也具备小清新和小资属性的穿越女戴二冬,在无尽苦难的折磨之下,终于顿悟了:
所谓贵族的逼格,所谓世家的高贵,所谓绅士的风度
第380章 第七十一明穿农家女的“平凡”人生(中)-->>(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