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把农民组织成产业大军,积极性更高,产量更多。陈伯达编了一本书,叫《马恩列斯论军事》。马克思说,许多东西是从军队里先实行的。战争时期不是劳动力统一调配吗?我们现在办大公社,统一调配劳动力这就是战争时期的经验。”“人民公社采用团、营、连、排、班的建制,一般可以不这样搞,愿意搞的也不反对。”
他说:“搞人民公社,又是农村走在前头。将来城市也要搞,学校、工厂、街道都办成公社。不要几年工夫,就把大家组成大公社。城市、乡村一律叫公社,如鞍钢叫鞍山公社,不要工厂。”
他说:“办人民公社,要试,一个县要有一两个试点不要一哄而起。但是,群众要搞,也不能压。压就要犯错误。从前犯过这种错误。搞公社这个东西,没有初级社那样多的危险。关键是初级社,由私有变为公有。在合作社基础上搞公社没有那么多的困难。的话,过去讲的:抗日,打蒋介石,土改,合作化,都灵了,农民相信。这次提出办公社,农民会很快接受。”
他说:“的第一个条件是产品丰富,第二个条件是有精神,一有命令,每个人都自觉地去工作。有人说,平均主义不分高低,要出懒汉。我就不信!那时道德大为进步,劳动不要监督,让他休息都不休息。”“我们要靠政治挂帅,靠群众运动,靠阶级斗争。”
他说:“东汉的张道陵创立个‘五斗米教’,教徒出五斗米就有饭吃,随便吃。薛仁贵一天吃一斗米,总是少数。我们办公共食堂,也可以不要钱,开量叫他吃。”
对人民公社和向过渡的向往,不逊于主席。八大二次会议前,在专列上就曾和周恩来、6定一等人热列地议论公社、乌托邦、,要6定一编书,要吴芝圃搞试验;广州会议期间,还和主席议论过公社、向过渡的问题。
6月14日,同全国妇联党组谈话,介绍了康有为的《大同书》。说“空想社会主义者不能实现的空想,就要在我国实现了。”“再有四十年、五十年中国可以进入。”
6月3o日,同《北京日报》社编辑谈话说:“社会的基层组织,现在开始试验。”“我看,三四十年后可达到。”
7月5日,在北京石景山电厂同工人谈话说:“工厂要办食堂、托儿所、洗衣店,办学校,办农场。点抢给大家操练。总之,工农商学兵全都自己干。”
7月19日,到天津视察,讲话说:“要一个乡一个社。是否还叫农业社?不仅有农业,还有工业、有学校、有商业、又有民兵,生孩子也有人管,生、老、病、死都在这里。实际上是的基层组织,是公社。”
7月14至18日,在山东视察,再次讲了“生活方式萌芽的出现。”
8月6日,派遣中央农村工作部副部长陈正人去徐水,帮助徐水搞试点。
北戴河会议上,多次讲话,支持主席的主张。他说:公社是社会主义过渡到最好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