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第一书记韩洪绪同志写的。”
主席说:“写得很好。韩洪绪同志读了多少书?”
张剑南答:“高小毕业。”
“不容易,不容易。高小程度就能写出这么好的报告,真不容易。”主席又问崔希彦,“你们的合作社为什么叫应举社?”
“我们村里过去出过一名文举人。他不剥削人,靠自力更生维持生活。我们农业社也是靠自力更生生产度荒的,所以就叫应举社。”
主席笑了,说:“很有意思。你们过去是一个穷社,经过几年的努力就改变了面貌,再过几年你们还会更好。”
“这些成绩都是在党中央和的正确领导下取得的。我们合作社的每一个人都非常感谢,感谢。”
主席摇摇手说:“不,不。这是由于你们合作社全体社员的努力,才取得了这样大的成绩。全国的事情要办好,就要依靠全国六亿人民的努力。你们社的小麦每亩收了多少斤?”
“估产是每亩15o斤。”
主席思考了一下,问:“你们计划每亩8oo斤,还差65o斤。今年有把握实现亩产8oo斤么?”
“完全有把握!而且争取过。”崔希彦满怀信心地回答。
主席点着一支香烟,亲切地说:“要戒骄戒躁,干部和群众要紧密地团结,要把红旗永远插在你们社里,让红旗越插越高。”
主席接见应举社长的情况,由新华社记者写成通讯《幸福的会见,巨大的鼓舞》,登在7月1日的《人民日报》上。于是,全国干部、农民都看到:按当时的农业技术,应举社当年实现亩产8oo斤是吹牛皮,根本不能实现。可是,那位社长竟敢在伟大领袖面前说假话,吹牛皮。而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亲切地鼓励他,“让红旗越插越高。”为什么会这样呢?干部和农民都悟出了其中的奥妙:说假话、大话、吹牛皮,这也是提倡的“破除迷信,敢想敢说敢干”。即使主席看出来这是假话、大话、吹牛皮,也不会批评,而是要保护、鼓励这种“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和“不怕神仙、不怕洋人、不怕教授、不怕科学教条的勇于破除迷信的大无畏精神。”决不能给群众“泄气”、“泼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