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老汉,思想感情也在生变化。
秋天,梁生宝的互助组获得了大丰收,蛤蟆滩的统购统销工作也提前完成。生宝的威望不断提高,互助组更加壮大,退组的又回来了。郭振山的所作所为使他威信扫地。为了恢复威信,他积极整顿他所在的官渠岸互助组。
经过县里的培训,梁生宝他们又成立了全区第一个农业社--灯塔社。梁生宝的创业成功了!在铁的事实面前,梁三老汉服气了。他穿上了新棉衣到黄堡镇去打油,受到人们格外的尊重。他流泪了。这是幸福的泪,欢悦的泪!它饱含着蛤蟆滩人创业的自豪与艰辛。
梁生宝是合作化运动的带头人,是党性极强的党员。他恪守着“个人服从组织、全党服从中央”的党规,积极响应党中央**“要把互助合作当作大事来抓”的指示,积极搞起了互助组,带领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为了巩固社会主义阵地,他牢牢抓住农作物丰收这个环节不放,顶着春雨去买稻种,进山割竹子搞自救,抓科技搞新法育秧;他先人后己、公而忘私,亮节高风,令人钦敬。重感情、富有无产阶级的人情味,也是梁生宝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继父刻骨铭心的爱和为了事业对改霞的爱情过于薄情的处理,都表现了他崇高的心灵美。梁生宝,就是农业合作化时期优秀党员的典型。
梁生宝的父亲梁三老汉,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旧中国农民的形象。他勤劳、刻苦,一心一意要朝富裕中农的方向“家”。他是《创业史》中在艺术上最成功、最具有深度的形象。作品通过大量真实可信而又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内心矛盾、人际间的纠葛,既充分写出了他性格中固有的勤劳善良、务实耿直,相信**,倾向社会主义,又写出了他作为一个小农生产者的自私、落后、保守。他与梁生宝坚决地抛弃自道路而致力于合作化的想法之间的矛盾是必然的。农民作为小生产者,他们狭隘、保守,看不到长远利益,看不清自己真实的利益。他们对于集体化自地顽强反抗。梁三老汉经过事实的教育,终于相信了梁生宝的事业:“梁三老汉,经过了买稻种的事实,进山割扫帚的事实,面对着两户退组而不动摇的事实,他对儿子从心底里服气了。‘在党’可以把一个庄稼人小伙子变得这样强大,窝囊受气一辈子的梁三老汉,有什么话说呢?”
梁三老汉这一形象高度概括了这类农民的复杂矛盾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充分揭露了个体农民创业的生活和精神的‘耻辱史’,从他的自倾向里生出广泛联系着小私有者的充满矛盾的性格,使它成为整个农民旧历史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