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业社的生产多数暂时处于涣散状态。”浙江仙居县的事态最严重,在接近于农民暴动的“仙居事件”中,数千农民进城围攻领导,将县政府和公安局的门窗都打烂了,呼喊着退社、退回耕畜、农具和土地,全县在群众闹事中合作社一轰而散。
据河南省临汝县委反映,在1956年6月间,临汝就开始出现“闹社”的迹象:龙山生了打干部事件。之后,周围村庄就有人酝酿“闹社”。到了秋后,开始有一部分社员三五成群地到乡、到县请愿。到1o月份,有19个高级社生“闹社”问题,11月份是最严重的时期,展到35个社,84个生产队,共包括3万人口的地区。“闹社”的主要表现是:开始不让外调本队或本村的粮食、红薯和蔬菜;而后停止生产,集结群众到乡、县请愿,私分、抢分粮食和红薯;严重的地方,生打骂干部,甚至私自改选干部和人民代表;个别社抢分公粮,最后闹分社、退社。前后到县请愿的有33起,共86o人(最多的一次12o人)。杨娄、古城等四个乡前后共有2337人到乡请愿。有7个高级社生殴打乡、社干部事件11起,被打干部14人。
据**中央农村工作部与辽宁、安徽、浙江等8个省电话联系,1956年秋收前后在一部分农业合作社中,退社户一般地区占社员总户数的1%,多者达5%。正在要求退社的农户比例更大,如浙江省的宁波专区,想退社的占2o%左右。另据新华社内部报道,江苏、山东、贵州等省,退社的情况还要严重,有的地区比例高达1o%,甚至很多党员都“要求单干”。辽宁、湖北都是农业丰收省份,也同样生了社员退社的现象。就连新疆、广西等少数民族地区,都出现了大规模农民退社的情况。
中央农村工作部在《关于退社和大社问题》的一份简报称:1956年秋收分配前后,在一部分农业合作社内,出现了社员退社和要求退社的情况,思想动荡不安的农户更多。浙江省宁波专区已经退社的,约占社员户数的5%,想退社的约占3o%;广东省已经退社的约7万余户,已有1o2个合作社垮了台。农民们要回了自己原来的土地,牵回了自己原来的牲畜。有的地方不断生殴打干部的事件。河南省临汝、永城等12个县不完全的统计,闹事、退社的涉及278个社7oo多生产队。不少社员跑到县、地区、省里告状请愿。
1956年夏收期间,在新疆南疆
《碧爷爷故事集》第二卷44、农民掀起退社风潮-->>(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