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碧爷爷故事集无弹窗 梁漱溟,广西桂林人,1893年生,和同岁。是著名爱国人士、哲学家、教育家。
1918年,25岁的梁被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为讲师,在北大哲学系讲授印度哲学。他与同在北大任教的杨怀中先生常有来往。其时,正在北大图书馆当管理员。毛是杨先生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得意学生,未来的女婿,也经常来杨先生家里。梁、毛二人曾在杨先生家中谋面。毛还旁听过梁的课。2o年后的1938年,梁以国民党参政议员的身份访问延安。见到梁的第一句话是:“梁先生,我们早就见过面了,您还记不记得?民国七年在北京大学,那时您是讲师,我是小小图书管理员。您常来豆腐池胡同杨怀中先生家里串门,总是我开大门。后来杨怀中先生病故,我也成了杨家的女婿。”
梁漱溟请谈谈中华民族的命运,给了他掷地有声的八个大字:“日本必败,中国必胜。”精辟的分析使他精神振奋,豁然开朗,使他由衷的钦佩和尊敬。
梁曾多年从事乡村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在延安,他拿出自己的专著《乡村建设理论》向请教。谈了不同的看法,他没有接受。两个人谈了一个通宵,他们谁也说服不了谁。但是,这次谈话是坦诚的,友好的,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41年,梁任民盟中央常委,兼任机关报《光明报》社长。1946年,任民盟秘书长。建国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国孔子研究会顾问。和他仍有故人之情,时有私人往来。
1953年9月8日,政协全国委员会召开扩大会议,周恩来作了题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报告。接着又召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政协委员列席。
9月11日下午的大会上,梁漱溟应周恩来的要求作大会言。他先谈了对总路线的看法和实施意见,然后话锋一转,说道:“还有其三,是我想重点提出的,那就是农民问题或乡村问题。过去中国将近3o年的革命中,中国**都是依靠农民而以乡村为根据地的。但自进入大城市后,工作重点转移于城市,从农民成长起来的干部亦都转入城市,乡村便不免空虚。特别是近几年来,城里的工人生活提高得快,而乡村农民的生活却依然很苦,所以各地乡下人都往城里跑(包括北京)。城里不能容,又赶他们回去,形成矛盾。有人说,如今工人的生活在九天,农民的生活在九地,有‘九天九地’之差,这话值得引起注意。我们的建国运动如果忽略或遗漏了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农民,那是不相宜的。尤其**之成为领导党,主要亦在过去依靠了农民,今天要是忽略了他们,人家会说我们进了诚,嫌弃他们了。这一问题望政府重视。”
梁漱溟的言是实话实说。优先展重工业,所需的大量资金主要靠农业,因此农业税较重,农民生活的提高远不如工人。梁漱溟觉得,总路线重点是展工业,对农业只提改造,不提展,似乎不妥。当时,党内外有不少人有这种看法,但是没有人敢实话实说。
这天的会,没有到场。梁漱溟言后,没有任何人提出批评,政协副主席李济深还讲了几句赞同的话。
12日,讲话,他严肃地说:“有人不同意我们的总路线,认为农民生活太苦,要求照顾农民。这大概是孔孟之徒施仁政的意思吧。然须知仁政有大仁政小仁政之分。照顾农民是小仁政,展重工业、打美帝是大仁政。施小仁政而不施大仁政,便是帮助了美国人。有人竟班门弄斧,似乎我们**搞了几十年的农民运动,还不了解农
《碧爷爷故事集》第二卷20、梁漱溟为农民请命-->>(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