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77、 如何评价土地改革运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在短期里建成。土地改革的完成为中国的现代化扫除了基本障碍、提供了良好的前提。

    但是,土改运动中也确实生了一些“左”的错误,在一段时间里,在某些局部地区,这种错误还是相当严重的。不承认这点,就是不尊重历史,就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邓小平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有些理论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吓唬人的,不是右,而是“左”。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碧爷爷讲了一些土改中生的一些“左”的故事,并不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想否定土改运动,而是想让听故事的人知道,“左”对土改造成的破坏是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党中央、**进行坚决的纠“左”,其后果难以想象!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应该认识到: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抗战胜利后,陕甘宁边区曾在一些地方试办土地公债,即:行土地公债,征购地主多余的土地,无偿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也就是说,政府出钱有偿征购地主多余的土地,不是无偿剥夺。党中央第二把手**认为,这是“彻底解决土地问题的最好办法之一”。1946年2月8日,**向各中央局和各区党委出通报,介绍陕甘宁边区试办土地公债的经验。

    如果当时的土改方法采用陕甘宁边区试办土地公债的经验,那该多么好啊!“流血斗争”不就避免了么!

    遗憾的是,越来越严重的战争形势使得这一“最好办法”丧失了实现的可能。

    历史就是历史,历史是不能“如果”的!

    (2oo9年4月28日星期二晚7点)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