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74、苏南土地改革中的血腥斗争 (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碧爷爷故事集无弹窗 《当代中国研究》2oo6年第4期(总第95期)登载了莫宏伟(湛江市广东海洋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师)一篇论文,题名《苏南土地改革中的血腥斗争》,摘编如下:斗争是**在土地改革过程使用的一种“仪式”和手段,通过这种手段打垮地主的威风,提高农民对地主的仇恨心和政治觉悟。本文探讨的是苏南土地改革时期乱斗、乱打情况的表现、特点、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一、苏南地区土改中批斗地主的斗争会**军队1949年春渡过长江后,将原江苏省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北和苏南两个行政区。苏南地区长期以来由地主控制着乡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资源,农民处在地主的威权之下,对地主或者仇恨不深,或者怀着畏惧心理。

    195o年到1951年间,**在苏南动了土地改革。土改开始前,农民有种种顾虑。例如,溧阳县竹簧区农民有以下想法:一是对土改高兴,但有顾虑,认为美国的飞机大炮厉害,担心打不过美国,害怕变天;二是怕特务暗害,如西沈乡一个群众说:“就怕白天我给他提了意见,晚上被他的狗腿子杀害了”;三是有宗族观念,迷信思想,感觉斗争地主难为情,不愿斗争,如西沈乡农民王贵荣过去被地主王金香剥削得倾家荡产,在斗争前,他却说:“我不好意思斗他,我们是一笔写不出两个王来的本家。按他恶贯满盈,我应该斗他,但好坏天定”;四是土改不要斗争,政府下了命令分地就好了,如许庄乡一个农民说:“政府赶快下命令,把田分把我就行了,要斗争,我也不会说话”。吴江县群众怕斗争后地主报复,还怕出头做冤家以及斗争时不会说话。

    当时**意识到,要在农村建立稳固的政权,就必须摧毁地主阶级在农村的权威及其对农民的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等方面的统治,消除农民对地主阶级的畏惧心理,使农民从长期的麻木冷漠、胆小怕事的状态中清醒,焕出农民参与土地改革的**和热情。为此,组织大大小小、轰轰烈烈的斗争会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从昆山县的数据可了解当时斗争会的规模。该县共组织1,352次斗争会,每次批斗五到六个地主,参加斗争的群众为856,ooo人(一般每个农民参加过3至4次)。该县在乡地主1,751户(城内655户未计算在内),每户平均经过3至4次斗争会。据统计,苏南各县(市)土改期间召开村或联合村斗争会16,841次,乡以上斗争会13,6o9次,其中全乡性11,274次、数乡联合1,7o9次、全区性6o9次、全县性17次,被斗争人数28,234人。

    二、苏南土地改革时期的乱斗乱打现象苏南从195o年7月开始土改的典型试验,9月在局部地区展开。在这两个时期,采取的是“谨慎小心、稳步前进”的方针,干部群众的态度和行为较为温和。斗争地主时一般采取说理斗争的方式,虽然也有打人的情形,但并不普遍。乱斗乱打现象主要生在苏南土改全面展开的初期,即195o年12月至195o年1月间,约2o天左右,这不是局部的个别现象,而是生在苏南的很多乡村。在全苏南的2,74

74、苏南土地改革中的血腥斗争 (一)-->>(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