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入。前473年,夫差兵败而逃,被围困在馀杭山(今天苏州南阳山),向勾践求和,勾践不准,夫差自杀,吴国灭亡,吴地尽属越国。
越国折叠
古国名。姒姓。相传始祖是夏代少康庶子无余,禹封泰山。禅会稽中封禅大典中的会稽本来是在泰山附近,商朝时越国封地在古雷泽,即今山东菏泽一带,再后来却逐次南移,在周朝诸侯的排挤下一路南迁,西周初迁至今浙江绍兴一带。春秋末年,越逐渐强大,其王勾践经常与吴国对抗,公元前494年,败于夫差,向吴臣服。但经过二十年的韬光养晦,重新崛起,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勾践灭吴后北上争雄,横行江淮,号称霸王。战国时,势力衰弱,公元前306年,为楚所灭。
秦国折叠
周孝王因秦的祖先非子养马之功,“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作为周朝的附庸,让其继续嬴姓的祭祀。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占领了被戎人和狄人占领的原周朝在陕西的领地。从前677年起,秦国在雍建都近300年。雍城有宫殿区、居住区、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区和秦公陵园。
秦人善战,但一直到战国初期秦一直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也许正因为它地处偏僻,因此它一直没有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在春秋时代早期它是一个不显眼的国家,直到秦穆公时代方参与中原争霸,成为仅次于晋国、楚国、齐国的二等强国。就科学技术、文化等等而言,秦在战国初期也比较落后。这个形势一直到前361年商鞅变法才开始改变。
政治制度折叠编辑本段
中央制度折叠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实际上和一个中等诸侯国地位相近。各国之间互相攻伐,战争持续不断,小国被吞并。各国内部,卿大夫势力强大,动乱时有发生,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春秋》和《左传》中记载的弑君事件达43起之多,主要集中在春秋前期,这也反映了西周东周交替时权力的急剧变化。
春秋时期,中国五等爵,大国称公、侯,小国称伯、子、男,而吴、越、楚、徐、巴、蜀、义渠皆蛮夷之
547 春秋五霸 4-->>(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