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六十四卦、象数为模型、以占筮为形式,模拟演绎、预测宇宙万物的起源、结构、运动变化的规律。其卦爻象符号系统和卦爻辞文字系统互相诊透补充。构成“任何数目都可以套进去”的“宇宙代数学”。(冯友兰《中国周易学术讨论会代祝词》)虽带有神秘的占卜色彩。但蕴含较深刻的理论思想和朴素的辩证观念。书中精义乃是对天道与人理的综合探索,凝聚着中国古圣先贤的智慧。几千年来,《周易》原理不仅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渗透到古代社会科技的各个领城,融化进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之中,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调,启迪和推动了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发展。成为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源头活水。
价值意义折叠
乾泉先生认为,易经是一部集体性著作。周易体例内容本身不成于一时一地一人之手。占筮是中国古代文明中的一个重要侧面,夏商两代已有重要的鬼神观念与人鬼沟通的方法,占筮是人鬼沟通的行为模式之一,但占筮活动本身也有多样性,例如有烧龟壳或烧牛骨,而从其烧裂的纹路中见启示的方法,占者将所欲占之事与对纹路的解释又刻到甲骨上,流传至今,使今人得以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甲骨文)这种占筮活动传至周文化传统中时。经过周人的改良,建立完整的观念与符号系统,(卦爻辞与卦爻象)一方面将当时所占之事及其解释以文字记录下来。(卦爻辞)一方面建立新的占筮法则,(大衍之数)使用新的占筮工具,(蓍草)而完成周易这部著作,亦即我们今日所见的易经之书的经的部份。经过历代哲学家的阐释,发展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著作。同时,它也是我国古代一部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经典。
《周易》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活水。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或是《黄帝内经》,《神龙易学》。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代大医孙思邈曾经说过:“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易,变也!各种病不了解病根变化如何了解医治之法?简直可以一言
521 五经 5-->>(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