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422 中药学 5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目录折叠

    上篇总论

    第一章中药与中药学

    第二章中药的功效

    第三章中药的性能

    第四章影响中药临床效应的因素

    下篇各论

    第五章解表药

    第六章清热药

    第七章泻下药

    第八章祛风湿药

    第九章化湿药

    第十章利湿药

    第十一章温里药

    第十二章行气药

    第十三章消食药

    第十四章驱虫药

    第十五章止血药

    第十六章?活血化瘀药

    第十七章化痰药

    第十八章止咳平喘药

    第十九章安神药

    第二十章平肝潜阳药

    第二十一章息风止痉药

    第二十二章开窍药

    第二十三章补虚药

    第二十四章收涩药

    第二十五章涌吐药

    第二十六章攻毒杀虫去腐敛疮药

    索引

    精彩书摘折叠

    1.三品分类是本草史上的第一次药物分类,反映出当时人们已不满足于孤立地认识各种药物,而是力图找出药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思维上已经产生了飞跃。三品分类抓住了临床药物学药物分类的关键――主要功效(扶正与祛邪)和毒性,这对后世的功效分类和性能分类,具有巨大的启示。其历史功绩是应当肯定的。

    由于历史条件和医药学术水平的限制,当时对药物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并且还受到道家和方士思想的影响,其对药物品位的判定。带有若干主观臆断的成分,未能反映出药物临床效应的客观实际。如书中将有毒的丹砂列于上品之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加之这种分类比较原始粗略,所以,随着医学实践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三品分类最终被其他分类方法所取代。

    自然属性分类依据药物来源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的三类不同归属,再结合各类的不同特点进一步细分药物的分类方法称为自然属性分类。自然属性的分类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汉字中的偏旁部首,就是这种分类思想的集中表现。首先应用自然属性分类方法的中药学专著是《本草经集注》。该分类方法最适用于载药数目繁多的大部头药学著作,所以成为后世综合性本草药物分类的主要方法。(未完待续)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