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419 中药学 2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从1954年起,各地出版部门根据卫生部的安排和建议,积极进行中医药文献的整理刊行。在本草方面。陆续影印、重刊或校点评注了《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残卷)、《证类本草》、《滇南本草》、《本草品汇精要》、《本草纲目》等数十种重要的古代本草专著。六十年代以来,对亡佚本草的辑复也取得突出成绩。其中有些已正式出版发行,对本草学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当代学术成就折叠

    当前涌现的中药新著,不仅数量多,而且门类齐全,从各个角度将本草提高到崭新的水平。其中最能反映当代本草学术成就的,有各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志》、《中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原色中国本草图鉴》等。

    理论基础折叠

    中药自有它的药理,如前所述;还有它的哲理,常为人所忽视或不识。知道。哲学是教人如何以更高层次认识事物、认识世界,并从中找出规律,以更好地指导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这里仅就药中哲理略谈一二。

    (一)药性有“阴阳”:“折叠

    阴阳”本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概括了天下万物相对的两种不同属性,大至宇宙天地,小至草木鱼虫的矛盾与对立、共性与个性,无不尽在其中。这里仅择一些与自然、医药、人身有关的概念,以见一斑:天地、日月、男女、刚柔、动静、升降、生死、长消、寒热、正邪、益损、增减、气血、脏腑……《神农本草经》说:“药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后世医药学家多用“阴阳”来阐释药理。金代医家李杲在《东垣十书.汤液本草》的“药类法象”一章中说道:“温凉寒热,四气是也。温热者。天之阳也;凉寒者,天之阴也。此乃天之阴阳也……辛甘淡酸苦咸,五味是也。辛甘淡者。地之阳也;酸苦咸,地之阴也。此乃地之阴阳也。味之薄者,为阴中之阳,味薄则通,酸苦咸平是也;味之厚者,为阴中之阴,味厚则泄,酸苦咸寒是也。气之厚者,为阳中之阳。气厚则

419 中药学 2-->>(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