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333 五行之火 1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一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向外扩散,称为放热反应。向外释放的热能在反应区周围积聚。加热周边的空气,使周边空气分子做高速运动,运动速度越快,温度越高。火焰按照距反应区距离由近至远分为:1、焰心,粒子运动速度低,光谱集中在红外区,温度低,亮度低。2、内焰,粒子运动速度中等。光谱集中在可见光部分,亮度高,温度较高。3、外焰,粒子运动速度最快,光谱集中在紫外区,温度最高,亮度较低。

    反应区向外释放的能量从焰心至外焰逐渐升高,然后急剧下降,使火焰有较清晰的轮廓。火焰与周围空气的边界处即反应能量骤减处。??

    其他信息折叠

    火焰正确地说是一种状态或现象,是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氧化反应时释放光和热量的现象。

    可燃液体或固体须先变成气体,才能燃烧而生成火焰。

    主要由于可燃气体被空气中的或单纯的氧气氧化而发光发热。

    一般分为三个部分。(1)内层。因供氧不足,燃烧不完全。温度最低,有还原作用。称焰心或还原焰。(2)中层。明亮。温度比内层高。称内焰。(3)外层。因供氧充足,燃烧完全。温度最高,有氧化作用。称外焰或氧化焰。

    或分为焰心、内焰和外焰。火焰温度由内向外依次增高。(1)焰心。中心的黑暗部分,由能燃烧而还未燃烧的气体所组成。(2)内焰。包围焰心的最明亮部分。是气体未完全燃烧的部分。含着碳粒子,被烧热发出强光,并有还原作用,也称还原焰。(3)外焰。最外层蓝色的区域,叫做反应区。是气体完全燃烧的部分。含着过量而强热的空气,有氧化作用,也称氧化焰。

    火焰并非都是高温等离子态,在低温下也可以产生火焰。

    火焰中心(或起始平面)到火焰外焰边界的范围内是气态可燃物或者是汽化了的可燃物,它们正在和助燃物发生剧烈或比较剧烈的氧化反应。在气态分子结合的过程中释放出不同频率的能量波,因而在介质中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333 五行之火 1-->>(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