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有句俗语说:“西南的猴子,西方的鸡;东北的老虎,西北的猪。”略有地支知识的人都知道在十二地支所代表的方位中,申为猴、位居西南;酉为鸡,位在西方;寅为虎,位在东北;亥为猪,居于西北,由此可知,地支的来历是有一定自然科学规律依据的。
现代天文学及考古学支持的说法是:岁星也叫“岁”,就是木星。古人把天体中黄道附近的一周天,分为星纪、玄枵、诹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十二次,岁星由西向东(逆时针)运行,每年行经一次,十二年(11年10月)绕天一周。当其运行到某一“次”,就称某某年、如在寿星,这一年就叫寿星年。但因为木星的运行周期并非是准确的12年,它在黄道中的运行位置也会发生不同的偏移与变化,后世就形成了新的太岁纪年法——由于岁星由西向东运行,和由东向西(顺时针)配以十地支的“十二辰”顺序恰好相反,岁星纪年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起来很不方便,因此人们假设了一个与十二辰同步的“太岁”,并给起了摄提格、执徐、大荒落等十二个名称来纪年,这种纪年方法称太岁纪年法。这是地支的考古起源说。
传说
远古时期的人类,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进程中观察发现到:某一年的鼠特别多,繁殖力旺盛,生存力很强;第二年又发现牛生育力很强,易养易壮;第三年虎特别多,繁殖率很高;第四年兔特别活跃;第五年,天降飞龙;第六年,群蛇出现;第七年,马膘肥体壮;第八年,羊成群结队;第九年,猴子喧闹频繁;第十年,鸡的生长旺盛;第十一年,狗非常活跃;第十二年,猪长得快而肥壮。紧接着老鼠又多了起来……重复出现了以上的情况。古代人类中的有智慧之人,如伏羲、神农等三皇五帝,看到了这种现象,并发现了这种自然规律,因此,古人用象形文字记录下来。所以,古人就把鼠多的年份强命名定位为鼠年,牛多的年份强命名定位为牛年、虎多的年份强命名定位为虎年,兔多的年份强命名定位为兔年;龙多的年份强命名定位为龙年;蛇多的年份强命名定位为蛇年;马多的年份强命名定位为马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