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上完全不一样。这些问题,在登6作战的前两天表现得最为明确。
最严重的问题就是6战队根本就没有大规模使用装甲兵的经验,另外,配备给6战队的多半是适合登6作战的轻型装甲车辆,中型与重型坦克的数量并不是很多。比如,在攻打塔里的时候,6战队就吃了不小的亏,在防范严密的美军阵地面前,6战队的进攻战术遭到了严厉的打击。结果还是古迅雷的装甲部队去救了急。另外,6战队在向斯昆推进的时候,也遇到了很多麻烦,以步兵为主的6战队在内6地区的战斗中,远不如6军部队强悍,就连古迅雷手下的那支“预备役”部队都比不上。
这些问题,在战前就已经有人提到,这也是海军全力“邀请”6军参加澳洲大6战斗的主要原因。而事实也正好证明了这一点,6战队在沿海地区的作战行动得到了舰队的有力支持,其装甲力量不足的问题还不算严重,可到了内6地区,6战队就只能依靠自身的火力,以及有限的航空支援作战,在没有强大装甲力量的情况下,想要做到快突击,几乎是不可能的!
相对而言,6战队的问题还不算严重,特别是在攻打斯昆的时候,6战队的前线指挥官已经开始将装甲部队集中起来使用,一些简单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真正的麻烦的还是古迅雷手里的那支6军参战部队,这支部队的问题不是战术上的,而是兵员素质上的。部队的指挥官都很清楚装甲集群的进攻力量,而且步兵与装甲部队的配合也很到位,可是兵员的素质却远没有达到6战队的水平。
自己手里的兵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古迅雷是心知肚白的。早在几个月前,古迅雷就知道兵员的素质问题是他的最大敌人。而美军还是其次的。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古迅雷就在为解决这个问题而努力了,而他所做的努力中,最重要的就是扩大了骑兵师。步兵师,乃至炮兵师的编制。
当时,两个骑兵师都有三个独立坦克团,另外还有一个加强的独立摩步团。除了没有配备单独的炮兵部队之外,按照这个编制,他的一个骑兵师所装备的坦克数量过了正规编制。按照帝国6军的正规编制,一个骑兵师里有一个独立坦克团。下设三个独立坦克营,每个坦克营编制32到34辆坦克。另外,还一个混成坦克团,下设两个坦克营,一个摩步营。另外一个摩步团,下设一个坦克营与两个摩步营。另外。师直属地有一个重炮营,一个重迫炮营,一个辎重营,一个侦察连,一个警卫连,以及一个通信排。也就是说,一个正规的骑兵师里有六个坦克营。三个摩步营,以及配套的师直属部队。装备的坦克数量在2oo到22o辆之间。而古迅雷的骑兵师则有九个坦克营,三个摩步营,装备的坦克数量在3oo辆以上!这几乎是一个半骑兵师地坦克数量了。
古迅雷采用额编制的唯一理由就是,他的兵员素质很差,战斗减员率肯定相当高。在登6之前,他就估计在第一阶段的作战行动中,减员率在三成以上,而实际上,他的两个骑兵师在这五天的战斗中。减员率达到了四成以上。也就是说,在五天的战斗结束之后。两个骑兵师只剩下了37o辆坦克。这时候,古迅雷额编制的好处显露了出来,这37o辆坦克实际上完全可以组建两个正规的骑兵师,而不需要为坦克的事情愁。
24日晚上,古迅雷就拿到了详细的损失情报报告。包括所有能够在前线修复的坦克在内,第一骑兵师还有第二骑兵师还有24辆坦克可以开起来。另外,还在战场上缴获了大概2o辆美军的坦克,古迅雷的警卫营也还有31辆坦克可以继续作战。也就是说,将这些坦克加起来,他还一共有4o2辆25式坦克,
第二十二节 缩编-->>(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