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有事发生,然而丁喜等重臣却对段虎此举没有半点惊讶,看上去就像是早就跟他们打过招呼似的。随后段虎颁布王令,汉国世子段冰以六岁幼龄入朝协理政事,大王妃柳含嫣担任辅政上君,其下设立辅政七大臣,分别为右军师丁喜、左军师贾渊、三司仪同李信、尚书令林重师、礼部尚书时进、工部尚书郭媛和督察司总管包明。七名辅政大臣的职权就是在段虎没有在朝的时候,协助段冰处理政事。任何一项未决政令除了必须有段冰和柳含嫣的印章以外。还必须有四名以上的辅政大臣的印章,才能通过政令决议。柳含嫣、丁喜等人的辅政职权都会在段冰十六岁主政之日取消。
之后段虎又命督察司总管包明以后直接听命段冰,也就是将督察司交给段冰使用,同时他还将并州改名为直隶都护府,而首任都护府首任大都督便由段冰担任,除了苍陇以外,其他所有各地郡县一级地官吏全部都由段冰自行指派。
最后段虎又对各部将军进行封赏,册封四大将军以镇国名号,并册封四人为关内候,各食五千户,封纪维谦、关山月、蒙横、张孝则四人以定国名号,册封通侯,食千户,提升小将张诩为忠国将军,可领兵五万,直接受段冰调遣。
这一天,段虎所做出的一系列决策,给人一种感觉,像是要为将来段冰接替其王位做准备似的,汉国也是由这一天进入了两王一后七辅臣的执政时代。
段汉的政局在有条不紊的变化着,而天下的政局也随之变化了起来。段虎颁布的纳民令可谓是威力惊人,短短一个月地时间便接纳了数以百万计地流民,而且流民『潮』还在不断的向江北涌来。大量地人口走失使得江南的各方诸侯势力察觉到了危险,他们的兵源已经快要枯竭了,士兵死一个便少一个,迫于形势江南吴国、南疆大猛、南疆三苗、南疆六大寨、两州霸主天一道和南齐等六方势力不得不坐下来和谈。
和谈只不过进行了一天,六方势力便达成了协议,以现有地盘界线为基础,各方方兵力后退五十里,暂时停战,休养生息,任何一方如果擅自用兵则天下共讨之。如此一来,江南迫于段虎的压力,进入了难得的和平期。为了限制流民,各方势力一方面封锁边境,用武力遏止住了流民『潮』,另一方面在势力范围内颁布各种利民政策,以此拉拢民心。然而民心已『乱』,不是一两项政策可以收拢民心的,更何况在一些贪婪短视之辈的眼中,这些政策则正好是他们敛财的机会,非但没有将政策执行下去,反而虚报收束百姓的数量乘机向上面要更多的安民银子。
虽然扼守要害的军队能够有效的阻拦住流民离开,但是他们的阻拦并不能彻底打消这些流民离开已经满目疮痍的江南,他们甚至不惜南下从危险无比的海路向北迁移,在短短的三个月内,从江南移居江北的百姓就已经近千万了,段虎的幽州和定州早已塞满了人,剩下的流民也开始向北方锦州输送,而御天公主和陈俊早已封锁了边境,不准流民进入。
这个规模巨大的流民『潮』最终平息实在段虎颁布纳民令的五个月后,而当流民『潮』最终停滞之时,江南各个州郡真可谓是十室九空,即便是三苗、大猛等南疆少数民族政权也是一样。有将近一千三百万人涌入了江北,御天公主和陈俊接纳了大概三百万人左右,而剩下的一千万人全部被段虎收入囊中。虽然有一千多万人,能够成功的进入江北,并且安家乐业,但是在这整个迁徙过程中死亡在路上的人也多达百万,为此段虎专门在已经撤销的荆州流民安置营地内建造了一个无字碑,以纪念这次有史以来最大的流民『潮』,史上也称这次流民『潮』为纳民大迁徙,又名虎祸,意思就是段虎惹出的祸事。
吉林.为您提供虎吼无弹窗广告免费全文阅读,也可以txt全集下载到本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