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几口人啊?”张林微微吃惊,继续问道。
“五口。我,我老伴,还有俩儿子和一闺女。看,正在那片田里割稻谷的那两个就是我儿子,大儿子十八,小儿子十岁,闺女已经十五,已经到了出嫁的年龄。”老伯也不隐瞒,如实说着。
“十几斤粮食怎么可能够五口人吃一个月?”张林以为老汉的话有些太过夸张,当即摇头轻笑。
“不信拉倒。”见张林竟然一再怀疑,耿直的老汉有些不悦,鼻息中发出了一声轻哼。
张林倒也没在意,直接指向周围的稻田:“老伯,这些地都是您家的吗?这一次咱们华政府分田,您家被分到几亩田地了啊?”
老汉继续转向张林,注意到张林的穿着打扮有些特别,脑后勺也没有了辫子,眼睛当即微微瞪大了些:“您,您是官爷?”
“这样认为也行,我确实来自政府。老伯您见过我大华政府的官?”张林笑问着。
“见过,跟您的打扮差不多,脑后勺也没有辫子,穿着黑色的洋服,一个个都精神得很。”老伯当即对张林毕恭毕敬了起来,当即就要跪在地上磕头,“官爷,草民刚才以为您是假洋鬼子,所以才会态度……”
“老伯,您是长辈,别老您呀您地称呼我这个晚辈。而且,咱们大华不兴见官磕头这一套。”张林当即扶住老农。
紧接着,张林便直接与老农一起坐在田埂旁边的一块石头上,有的没的唠了起来。
开始的时候,老农还很拘谨,但在张林的话语牵引下,老农的话终究是开始多了起来。
据老农透露,老农家中共计有着五口人,按照江苏省土改政策,家中每人被分到了一亩九分水田和一亩旱地。水田种植着双季水稻,早稻已经收割,家中共有的九亩五分水田共计收获稻谷1200多公斤。晚稻正值收割,预计也能收获1000多公斤粮食。而且,旱地里种植着不少玉米、红薯,预计也能收获一千多公斤杂粮。
“老伯,您家收成不错啊!这大米和粗粮加起来,得有个六千多斤粮食了吧。”张林直接拍了拍老农的肩膀。
“是啊,家中都没这么大的仓库。”老农已经笑得眯起了眼,脸上尽是那幸福的模样,“大儿子已经十八了,明年也就十九,老汉打算多攒点粮食,然后给大儿子说个媳妇。”
“老伯,您的小儿子才十岁,应该送到学校去念书,让他学习文化,学习科学,以长大后更好地报效国家。”
“老汉我听说政府的学校不收学费,这是真的吗?”张林提起了学校,老汉当即追问道。
张林点了点头,道:“不错,一文钱都不收。政府拨发了大批教育资金,正在统治区的各个乡镇陆续建立起用以基础教育的学校。”
“那学校都会教些什么啊?”老汉望向正在田地里割着稻子的小儿子,而后又一脸期待地继续问向张林。
“识文断字,算数几何,天文地理,物理化学,中外历史,以及音体美。”
“教这么多啊?”虽然对张林口中的物理化学以及音体美一概不懂,但听闻学校会教人识字,教人算数,还会教天文地理,也会讲古今中外,老汉当即就是一脸的火热。他已经决定,待明年学校开学,一定要把小儿子送到学校里去。
“老伯,这些都只是基础教育中的一些学科。待你家小儿子完成基础教育,并考入高级学府,也就是大学,学校还会教更多的东西。以后啊,您家小儿子甚至有可能会成为如何在一亩水田上种出上千斤稻谷的伟大人物。”张林点头微笑。
“啥?在一亩水田上种出上千斤稻谷?这怎么可能呢?我儿子又不是神仙转世,怎么可能会是那块材料?”老汉觉得张林有些信口开河,当即摆手,“我只希望我家小儿能够识文断字,能够懂得算数,这样就够了。不过,这政府开设学校不收学费,老汉这心中怎么老是没底呢?”
“您老担心啥呢?”
老汉看了看周围,而后小声地对张林说着:“官爷,您大小也算是个官。您说说,咱们政府把地分给了我们,但却不用我们缴税,为我们开设学校但又不向我们收取学费,政府能维持下去吗?老汉虽然只是一个种地的,但老汉也知道政府需要军队以维持统治和抵御外敌。不让咱们老百姓缴税,政府拿什么来建立军
第158章 登基,做皇上?-->>(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