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4章 战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不懂战争艺术,明明可以自恃战胜国的身份从秘鲁国身上得到更多好处,但却畏首畏尾地只让秘鲁政府答应了六个可有可无的条件。

    “他甚至都没有索要赔款,简直太愚蠢了。”

    “他完全可以在秘鲁自立为王,并永久性地统治那里,可他只却选择做一个商人。”

    “中国人的软弱被刻在了骨子里,张林是个世界级英雄,他很神奇,但终究还是个中国人,有着中国人特有的软弱。而愚蠢的中国人,将他们的这种软弱,叫做仁慈。”

    对于外界的那些传闻,对于诸国对他的嘲笑,张林自是不会理会。他很清楚他在做什么,也很清楚自己的目的是什么。

    美洲距离亚洲毕竟太远,而且美洲人口众多,大搞殖民计划那是相当不现实的。而且,美洲诸国正属于既先进又落后的紊乱期。说美洲先进,是指这片土地的民主呼声比较高,民众的思想比较近代化,什么独立运动、民族解放思潮等等在这片土地上屡见不鲜,共和国的概念也已在这片土地得以普化,连总统都是选举(基本上是直接选举)出来的。说美洲落后,那是因为这片土地的生产机器确实算不得强,现有的工业文明也是本世纪初欧洲殖民者留下来的。这一点,从美洲诸国的海军实力就能够体现出来。中美洲和南美洲的这些国家中,任何一国的海军都在世界上排不上号。在这个连日本海军都能排在世界第十一,大清海军能够排在世界第十的年代,南美诸国没有任何一国的海军能够在世界海军排名中排上号。

    总而言之就一句话:思想上去了,但能力还没有上去,也就是所谓的眼高手低。

    张林接连在南美洲搞出事情,并不是要占领整个美洲,他只是为了在美洲的西海岸上划出几道口子,然后大量地汲取美洲那富饶的资源,同时也是为了家族资本能够得以在美洲大陆方便输出。如果张林在美洲大搞殖民统治,有着较高思想觉悟的美洲人绝对会奋起反抗,直接跟张林来一个鱼死网破。

    张林从来不喜欢鱼死网破,所以他从未想过要征服并统治这里。智利是智利人的智利,秘鲁也还是秘鲁人的秘鲁,美洲到底是美洲人的美洲。不论是智利还是秘鲁,都不可能姓张,现在不会,以后也不会。

    张林,他只想要这里的资源,哪怕是花些钱买,他都迫切地需要得到这里的资源。张林需要魔核、魔晶,需要秘银,需要铁,需要铜,需要橡胶,等等等等。为了能够更多地得到这些盛产于美洲大陆而自己又异常需要的资源,张林最不能做的事情,就是把任何一个美洲国家一棒子打死,尤其是在初期阶段。把秘鲁逼得狗急跳墙,秘鲁政府乃至秘鲁人民就会跟他拼命,这会直接让张林陷入南美战争的泥泞之中。故而,在关于秘鲁国的战后判决上,已经展现出足够强大的武力的张林,暂时选择了与秘鲁政府签下这算不得过分且理据充分的《利马条约》。张林认为,把秘鲁政府扶植成一个亲华政府,要比征服整个秘鲁国容易得多。而一个亲华的秘鲁政府,会帮着张林把国内的诸多资源送到张林的手中。

    当然,在侵吞美洲资源的同时,张林也相当需要钱。毕竟,在选择不用暴力开路的情况下,张林只能用钱财开路。

    所以,在与厄瓜多尔等南美洲西海岸国家签署华工八条的同时,张林当即向这些国家伸出了橄榄枝,表示愿意出售新式枪械和魔法炮给这些国家用以武装其军队。张林愿意对美洲国家出售军火的做法,对这些正对新式武器心生恐惧而又在力求富强的美洲国家来说,就好比是瞌睡时被送上个枕头。

    故而,这些与张林签订华工八条的国家,随后又陆续与张林签下了军购协议,开始大规模地购买张家的zuolun枪、重机枪以及飞龙炮用以武装国内军队。整个南美洲的西海岸,当即掀起了一股军购热潮。

    看着那些飘飞如雪的军购订单,张林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军火,果然是世界上最为赚钱的买卖。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