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七章 令人瞠目的清朝卖官制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组建了一支工人护卫队伍。其实吧,您的本意是为了保护产业,这样做确也无可厚非。但朝廷毕竟有着律法,朝廷的律法是严禁私人组建私军。”

    听到这,**的表情并没有丝毫的变化,依旧是一脸淡然。

    “张少爷,本府听下面人说您的工厂每天都有几百号人在操练,甚至,您还购买了大批的魔法枪,并配备给了您的护卫队。”说到这,知府大人小心地看了看**的表情,见**表情并无太大变化之后,便继续解说,“其实,张少爷您完全可以让工厂的这种自保行为合法化。”

    “合法化?”**总算是来了些兴趣。

    “不错,完全合法化,完全不触及朝廷律法,甚至还应该得到朝廷的大力支持。”知府大人点了点头,而后试探性地问询,“不知道张少爷对买官这件事怎么看?”

    “买官?这官还能买的?”**诧异了,甚至可以说是,震惊了。

    “当然能买,而且是只要有钱,想买什么样的官就买什么样的官。”江宁知府挺起了胸膛,恍若是在说某种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买官卖官,在咱们大清朝,自打乾隆爷那会就有,而且是明码标价,是完全合法的政府行为,历代皇上也是完全认可。您想一想,咱们大清朝这么大,疆域如此辽阔,自然是需要大批大批的官员。如果只是靠历年的科举取士,怎么可能满足得了这如此庞大的官员需求?您想想,一届科举才取士两三百人而已,怎么可能够用?咱大清朝的卖官制度发展了一百多年,到现在已经是相当成熟,甚至已经成为朝廷录取官员的主要途径。”

    听到这,**当即有种要掏掏耳朵确认自己确实是耳朵没毛病的冲动。

    “知府大人,这大清朝的官,真的是可以明买明卖吗?”**求证着。

    江宁知府一脸肯定地点了点头:“的确可以,而且是明码标价。而据本府了解到的行情,随着买官卖官的人越来越多,现在的官价,已经比前些年降了很多。”

    “大概是些什么价钱,都说来听听。”**来了兴趣,问询着。

    知府大人举起一手,不停地比划着手指:“一个七品的知县,五千雪花银足矣;一个从四品的知府、道台,价钱不会超过两万两;而一个从二品的巡抚,十万两银子也差不多足够;甚至,一个从一品的尚书,只要上头愿意操作,三四十万也是可以买下来的。”

    听到江宁知府的这些报价,**的心中当即响起了一个异常强烈的呼声:造反造反造反,一定要推翻这腐朽的满清朝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看来,华夏儿女将近一个世纪的苦难和屈辱,根本就是清朝廷给造成的。满清朝廷,他不仅给汉人烙上了几百年的奴性,更是直接把中华文明败坏了个干净。朝廷不是无能啊,他们是太能了。官员是什么?官员乃是国之关节,关节都败坏了,脊梁还能挺得起来吗?

    “张少爷,张少爷~”**内心翻云,江宁知府的呼唤声把**从思绪中拉了回来。

    “哦,知府大人请继续。”**表情没有多大变化,示意江宁知府继续介绍。

    “其实本府今天之所以说有好消息带给张少爷,就是指这买官之事。张少爷,您,有没有兴趣买一个官当当呢?”说完,知府大人一脸期待地注视着**。

    **点了点头,道:“只要是合适的官,我会有兴趣的。”

    “这就好办了。眼下,刚好有这么几个空缺。”说完,知府大人从袖子里掏出了一张卷起来的纸张,而后递给了**。

    **接过那张卷纸,然后将其舒展开来,只见纸张上写着几个官位,还有其对应的价钱。这些官位中,位列首位的,是一个指挥同知的从三品武官,卖价八万两;而后面,则是有着卖价两万至五万不等的四品、从四品的知府、道台或者是指挥佥事。

    “就这四个吗?”**问向了江宁知府。

    “哦,五品以上的缺就这些了。五品及五品以下倒是还有很多,只是本官认为张家少爷应该看不上五品以下的官位,所以就没有列

第三十七章 令人瞠目的清朝卖官制度-->>(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