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说这跟宝成出事有什么关联吗?
张老师说,你们不知道,这秃巴山是人们叫拓跋山的变音。而拓跋恰好是一千多年前占据过长阴的鲜卑族的王族姓氏。很有可能,这山脚下的村子也就叫拓跋村。而那个大户人家,正是复姓拓跋,极有可能就是当时的皇族国亲。在过去的皇族国亲其实是最荣耀的,却也是最危险的。因为他们最容易身不由己卷入朝廷的政治斗争。而这家的突然消失,兴许就是卷入了朝廷的斗争,被悄悄杀掉了。这也正好和宝成在昏迷中看到的是一样的。
张老师接着说了一句,润成你知道吗?后来朝廷下令,把拓跋姓氏改成了什么姓吗?就是元山的元。这元山的元就是这么来的,而且县志上也记着了这件事。改名之后,元山脚下的村子自然也就改成了元山村。
润成松了一口气,原来,那座山里有座庙的元山,就是宝成看到的那群人原来住的地方。他心里有了主意,如果那么排置,兴许能好好地平息这股子集聚了多少年的怨气。
他想叫张老师跟着去,可是有觉见老人都这么大岁数了,还是自己一个人去吧。可是,他刚要往起站时,老人在他肩膀上使劲一拍,说,不要看我岁数大,你看看我的手劲。我跟着你,好歹也能给你出个主意。再说闹清楚是怎么回事,这事情就好办多了。你不用担心。老汉我能行。你就什么也不用多说了。
润成没什么可说的了,心里想,这又是个倔脾气。自己身边怎么尽是这种人。脾气倔的叫人感觉哭笑不得,倔得又叫人感觉很有意思。有时这种人就像是冬天阳婆爷照在身上,舒服得能叫人睡着。唉,去就去吧。
老人也没有多少东西要拾掇的,很快就抓了个褂子出来招呼人们走。润成问说有没有跟家人说,老人反问这有什么可说的。这个老人真有意思。
润成没有叫大哥跟着去,还是那个理由。大哥的前途不能随随便便。不当回事。他叫大哥回家里给爹娘说一声,就赶紧回革委会上班去吧。
张老师和润成两人从八道沟出来,又一回顺着河道往东垴那儿走去。一道儿上。老人都在给润成说这个元山的来历。
其实元山在鲜卑族还没有来的时候,不知道叫什么山。可是这并不是说这个山就是座简单的山,因为这里头有的是修道之人。润成问什么叫修道之人。老人哈哈笑话起润成来,说这世上有几种道。每种道都有很多人信。这信和信又分成两种。有的人脱开一般人都要娶妻生子的生活,寻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就藏起来。藏起来修身养性,参悟天地,透解尘世。有的用今生无欲无求换来世天堂的好日子过。有的人则是今生清心寡欲,习吐纳,炼琼丹,只求今生能长生不老。
润成这时想起来元山里头那个老猎人说的什么团云和尚,他问老师知不知道这个山以前其实叫团山。老师背着手走着听到这个。回过身来,说他知道。这山确实叫团山。可那也是鲜卑族没有来的时候的事情了。后来鲜卑族占了这儿,又来了一家鲜卑的大家族,直接就把团山改成他们民族的名字了。这就是叫杀掉的那家,人都死了,房屋田产却没有法子带走,那个村子就慌掉了。后来鲜卑人的朝廷开始要改汉人的姓氏,拓跋就改成了元。这以后凡是叫拓跋的地名也就都改叫元了。团山变成了拓跋山,也就是人们说的秃巴山,又变成了元山。
宝成来了兴趣,他想起来自己家的姓氏怎么来的呢?张老师笑笑,说他还真是知道。
这秦的姓氏其实来自大概三个源头,第一个也是来头最大的,就是嬴姓,史书上说嬴姓是颛顼帝的后裔,以他的国名为氏。传说里颛顼有个孙妮子叫女修。有天她拾到一个鸟蛋,吃下去后就怀上娃娃了,生下了小子叫大业。大业的小子叫大费,也叫伯益,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舜赐他姓嬴。伯益的后人有个叫大骆的,他的庶子非子被周孝王封在陇西秦亭为附庸国,让他恢复嬴姓,称为秦嬴。秦国后来成为战国七雄之首并进一步统一了全国。秦没了以后,王族子
官庄诡事第六十三章 归葬 (1)-->>(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