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时候,一个计算不好,甚至会引发整个太阳系的崩溃,然后全都掉到太阳中。首先来说,行星如此之多,不仅仅是和太阳之间的引力要计算,更要计算相互之间的引力。除此之外,还要计算顺序。
2100颗行星啊,总不能一口气全都扔下去吧!必然要一个个安排!每一个过来的行星质量都不同,(自然环境等)需要的光照和温度也不相同,这就需要不同的盘旋速度;不同的盘旋速度也就意味着不同的轨道划分。这将会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个星系能放下千万颗行星,那仅仅是理论计算而已,而且不仅仅是宜居带、而是指整个星系!在一个星系的宜居带范围内,放下2100颗生命行星,这事情真的是有些玄!
李子瑜抹了一把头上的汗水,手上拿着厚厚的笔记查看!后方的星球还要十年时间才能抵达,但是自己却早已经来到了太阳系,和一帮老学究一起计算。计算每一个轨道、每一个星球的安放顺序、时间等等。所有的一切都不是说精确到几位数,而是要完全精确!
安置星球过程中,任何一点偏差都会造成一种累计效应;误差和安全之间,几乎是一个平方的效应放大规律!所以,必须要达到一种近乎绝对精确地数字。甚至,就算是阳光的光压力都要严格的计算!
嘟嘟……李子瑜看着前面这台超级计算机开始报警又超出运算能力了,脸色阴沉!这一次要计算2100个星球和坐标之间的问题,复杂的计算能力,比2100的2100次方都要复杂得多!一个恒星系忽然增加如此多的质量,在宇宙中的位置和速度等,都要严格的计算好才行。
其中,最让人无语的是,每一个星球都有自己的特色,他们对温度、光照、磁场等,都有严格的要求,稍微有一点变化,也许就会导致星球大变动。为此,这所有的数据,也都需要计算!
想想吧,仅仅是2100个生命行星,都必须放在“窄小”的恒星系的宜居带,就已经是一个庞大的工程,2109个生命恒星(之前太阳系就已经有了九个生命行星),相互之间的影响。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了;还要求永远稳定,至少几千年都不用调整轨道,不能相撞,形成相互牵制,还要都能完全的接受阳光,不相互阻挡(偶尔的比如月食这样的可以接受),就已经是2109的2109次方数据了。
然而这还不止,每一个星球都有不同的质量,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光、温度、辐射、磁场等要求。又是一片数字!这又将上面的数字。再翻几倍!好么,现在华夏竟然拿没有超级计算机可以完成这个计算了!以至于不得不建设新的计算机!
这个计算机,就是现在李子瑜正在面对的。
远方,一个庞大的建筑物正在建设。那不是楼房。而是一个顶级的光子计算机!如今华夏掌握的计算机技术。有传统的电子计算机、后期的磁场计算机、以后的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甚至包括现在从那个神灵神格得到启发后,研发的的一种被称作为“系数计算机”的新理论。
所谓的系数计算机是一种全新的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宇宙中存在一些基本的系数和原理等。比如时空既定的条件下。光速不变;物体之间的引力常数、π、e、g等等;而通过这些系数、常数等,却可以反过头来认识世界。
理论上,掌握了这些系数,就是
第九六一章 新发展-->>(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