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脑袋的事情,而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更换发动机看似浪费了时间,但是新的龙之翼发动机功率强大,加上磁发动机的特点,其推力输出高达200%!在太阳系内单机推力几乎是龙胆二号的三倍,如此强大的推力,足以让飞船更快的达到既定速度、甚至可以增加速度!同样,减速的时候也可以用更短的时间!
飞船的速度并不是随便设定的,尤其要考虑到减速的过程。要是连续加速,就算是能源足够,飞船速度可以持续上升;但是因为发动机整体功率不足,等到接近恒星系需要减速的时候,那减速就是大麻烦――一不小心,就会冲出去,重新进入广袤的系外太空环境;而以宇宙飞船的速度和质量,想要掉头,几乎是傻人说梦,拐个弯的半径估计要达到几个光年以上,时间上更需要五六年年甚至十几年时间!这样的代价,没有人愿意承担。
因此,发动机强大一点,飞船的最终前进速度才可以相应的提高一些。
根据计算,更换发动机后,飞船的整体性能可以直接提升20%!之所以是20%不是更多,要考虑到飞船的能量储蓄、结构承受能力等等。
“快快!速度再快一些!每比预定时间提前一天,就奖励一千元!”陈庆大声的呼和着。
作为陈锋的孙子,陈庆身上同样被寄予了太多的厚望,人们渴望再次出来一个伟大的技师/工程师,可以让人类的科技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整合――科技并不是爆发式的发展就行了,科技最终还是要讲究应用的,而这就是工程师和技工的责任。
陈锋算是当年的集大成者,儿子一辈却只能生活在祖辈的阴影中。但是等到了孙子陈庆的这个时代,刚好赶上了人类整合出宇宙信息论,进一步引爆科技爆发。但是太多的科技爆发,对帝国提出了新的要求――将这些科学技术尽快的转化为生产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书面上光辉灿烂的理论。
这上面,就是工程师和技工等的专长。科学家坐在一旁指点就足够了。甚至很多的科学家制定的生产计划等,在实际生产中不得不更改――因为,科学家往往没有考虑到成本、易用、与当前主流技术的切合等;这就需要工程师做出调整。
而现在,陈庆就遇到了眼下的瓶颈,龙之翼一号发动机研发成功了,可是至今已经3个月了,其生产线,竟依然是残次品不断。每报废一个残次品,帝国就要损失几千万的代价,这个代价太大了!
作为主持这项工作的陈庆已经连续几天没有睡好了。天天泡在生产线上。将那些科学家们拍脑袋想出来的生产技术给调整成为符合主流生产技术上。这样,才可以更大的节约成本、也让工人们简单地培训就可以上岗,而不用重新培训。
而现在,经过不断地考究。新的生产线技术已经大致确定。但是龙之翼发动机终究是最顶尖的技术。就算是经过严密的计算,降低了要求,依然不是普通的技术工人可以胜任的;有些时候。陈庆本人甚至都不得不赤膊上阵。
“卡住了、卡住了!把铁销拔出来!”这是一个正在准备起吊的高压放电设备,要想将磁发动机和电浆发动机合并在一起,需要超高温和超高压。但是这样的设备重达上万吨。而现在,要想将这样的铁疙瘩起吊后,放置在合适的位置,让工人们手忙脚乱。这东西太沉重了,而且其安装精度竟然高达20纳米!这样的安装技术,绝对是一种前
第六八九章 目标:宝瓶座-->>(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