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溃退了。
远在数里之外的百里康。这时才发觉自己错误地估计了手下败将的实力,也错误地估计了段氏军的战斗意志。
而城门一开,至段氏军扎营之处不过三里地。这个距离,让百里康甚至来不及做出反应。
百里康带来的三千士兵,也不是正规明国新军,而是徐守仁从军中遴选的退役士兵。虽然人是军人。但却没有新军的装备,而且是步兵。
数里的距离,无法迅速对段氏军做出救援,而就这一柱香的功夫,段氏军被再次攻来的敌人数千甲士所震慑,从而溃败了。
溃兵如乱民,败兵如盗匪。
百里康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段氏军溃败,制止了已经动身冲锋的三千明军。下令反身后退,然后转向北门。汇合那一千段氏军,再作打算。
因为这时如果让三千明军冲上前去,不过就是给高智平增添功勋。
溃败的段氏军士兵会冲乱明军的阵形,抵消明军的战斗力,甚至将使得明军连投掷手榴弹的机会都丧失。
面对已经发生溃败的军队,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后撤,等到溃兵跑累了平静下来,再进行收容整编,但短时间就不用想让他们上战场了,因为一上战场,他们会重演溃逃的一幕。
但百里康率三千明军迂回到北门外时,正好遭遇高正理率城中仅剩的一万守军出北门,准备攻击那“四千段氏军”的营地。
高正理也是一个身经百战的将领,他在东城门被打开的第一时间得知高智平违反他的命令,擅自出城攻击敌人。
但这时阻拦已经来不及了,高正理情急之下并没有乱了方寸。
他知道敌人人数并不多,高智平率一万人攻击,只要不乱方寸,就算攻敌不成,自保还是有余的。
高正理无意率军队去增援高智平。
而是决定率城中所有军队攻出北门,因为这样,才能形成两面突击的效果,不管是段氏军还是明军,总共就这么些兵力,自己以优势兵力两面突击,敌人就会
第九十五章-->>(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