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二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这是何等凄惨的场景。

    徐守仁如此阴冷之人,也不觉得眼眶湿润。

    他在那个完好无损的幸存者口中了解了南门到底发生了些什么之后。

    徐守仁勒令这个幸存者,改变口供。

    从此,这个胆小的以尸体为掩护而幸存下来的青壮,与那四个重伤的青壮,一起成为被大理百姓交口称赞的英雄。

    徐守仁在现场向百姓保证,必定禀奏朝廷,为五个英雄请功,为五百青壮立碑书传,并对能够查到的青壮亲属进行抚恤。

    虽然是惨胜,但毕竟是胜利。

    大理百姓因为胜利,而冲淡了悲情。

    百姓就是这样,一旦接受了朝廷的赏赐追封,他们会自动地把自己划到明国的一方,从此,他们觉得,他们已经是明国人,而且,是对明国有大功的明国人。

    徐守仁在这一事的处理上,已经具有了政治家的风范。这是百里无忌事后对徐守仁的评价。

    三天后,从建昌府南下的百里义,率先锋三千人新军和杨廷式部到达了大理府。

    本来百里义应该按照计划镇守会川府的,但百里义在遇到徐世铭后,改变了计划,他派了五百新军一路护送徐世铭返回金陵府。

    而他自己毕竟担忧徐守仁、百里康二人的安危,便违逆了百里无忌制订的计划执意亲自前来了。

    百里义知道百里无忌对杨廷式部寄于厚望,所以,他的的借口很有说服力,那就是率兵护送杨廷式部。

    当百里义看到大理南城门外这一幕惨状时,也不禁唏嘘不已,这一幕是何等的熟悉和记忆犹新?

    从明军掌握了火器以来,这相似的一幕幕就不间断地重现,百里义有时都不知道大郎制造出这火器究竟是对是错。

    但百里义却清楚地知道,这场景虽然惨烈,但如果比起这数十年五代各国所造成的战乱兵祸,那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没有这火器,明国将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统一天下,而战争每多拖上一年,死得人将更多,百姓的生活将更困苦。(未完待续。。)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