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送死。还不如让这些炮灰们去,大理国正规军已经不多了,需要保留些种子。
但所有建议都被百里康拒绝了。
百里康知道。如果这时候撤换,很可能让这一万军队全军覆没。
因为登陆虽然不易,但登陆上岸之后,再要从江滩上回到江中撤回。这就比登陆还要困难和危险。
今天与昨天百里康率三千明军将一万多敌军赶下江不同。因为那时,敌人占据着战场主动权,段氏军已经无法用弓弩手对江滩进行有效控制。
而现在,高氏军密集的弓弩箭矢笼罩着整个江滩,这个时候只能进不能退,一退就是溃败,如果相峙肉搏的敌人趋势反冲锋,那么。这一万先锋就铁定会全军覆没。
百里康静静地等待着,他在等待合适的时机。
就如当时在湘乡――醴陵之战时一样。他能坐视着一厢黑旗卫全军覆没而纺丝不动。
可如今的情形与那时又有些不同。
那时被百里康充当“炮灰”去送死的是久经训练,有着流尽最后一滴血传统的黑旗卫士兵,就算明知是送死,那些士兵一样会尽可能去拼一个够本,杀两个攒一个。
但对岸的士兵不同,虽然比起“农夫”士兵强了不下一个档次,但战斗意志是不能与当初的黑旗卫士兵相比的。
眼见突破无望的段氏军士兵明显犹豫了,正像对岸百里康的这些段氏军将领一样,他们开始犹豫。
在这个节骨眼上犹豫,那是相当危险的。
高智平抓住段氏军犹豫的这一瞬间,命令三万“农夫”士兵全力反击,并令人喊出,将敌人赶下澜沧江,每人赏银十两的口号。
十两白银,依照大理的消费水平,足够一家四口两年的花销。
在这种you惑之下,“农夫”士兵们开始发狂。
其实从段氏军士兵犹豫的那一刹那,“农夫”士兵们已经明显感觉到压力减轻。
顶在第一线的士兵们感觉最为清晰,士气此消彼长。
而这时高
第八十四章-->>(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