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威胁。
因为。就算敌人从上、下流过江,但他们的补给就成了问题,没有补给的军队,是无法对大理府产生威胁的。
解释之后,百里康强硬命令各个将领执行作战方案,而反击时间定在次日凌晨辰时一刻。
这些段氏军的将领虽然疑惑,但无法拒绝百里康的命令,大理国虽然还称之为国。但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大理国了,现在的大理国已经成为明国的藩国。段思聪动身前往明国金陵府之前,已经下令军队奉行明国特使的命令,而百里康就是明国特使之一。
既然无法阻止大理国成为明国藩国的事实,那么任何一个将领都想在这个节骨点上建立些功勋,以备日后在明**队中有一席之地。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将领们无条件地顺从了百里康的命令,开始准备次日渡江反击的事宜。
而对岸的高方正为今天三万“炮灰”遭遇挫败而雷霆震怒,原本已经登陆的大军,竟被如此数量的明军赶下了江。
在高方看来,就算明军战斗力再高,也不过是三千人,自己过河的人数至少有一万五千人,五对一,就算用牙齿咬,也能将三千明军咬死。
为此,高方挟怒斩了数十个带头回逃的将士。
但这却挽回不了这支“农夫”军队的斗志,士兵的士气迅速降低到了冰点。
高方心知想要依靠这支部队战胜敌人是不可能的,他所依仗的只能是手下一万多正规军和一万多的两镇府兵。
冷静下来的高方,对明军恨之如骨,如果明国不是脚踩两条船,第一次澜沧江大胜之后,自己完全可以率军东进,此时或许已经坐在本该是段思聪坐的龙椅上了。
看来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明国在大理的军队也就这区区几千人。
否则,不仅仅是击退自己过江的军队,而是大军趁胜追击过江了。
既然如此,那么这一仗自己还有希望,只要在明军赶来增援前占领大理府,自己就有一线生机。
想到此,高方
第八十三章-->>(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