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七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习惯、作风的养成需要时间,但一旦养成之后,再要将它改过来。所花的时间将更长、难度更大。

    可百里无忌无法反驳徐世铭的话,因为百里无忌自己也知道,明国现在十几万旧官员。其中哪怕一成是好官,那也将是个很大的数字。

    一成,就是一万多人,相对于十几万人来说只是一成。但如果独立出来。这一万多人,就是一万个家庭,十来万人口,不可谓不巨大。

    何况比例未必只有一成是好官。

    而这些人将成为百里无忌改革的牺牲品,受无枉之灾。

    这也许是百里无忌从小养成的个性――“慈不掌兵”。

    牺牲,对于胜利来说,是必须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但政治不一样。它完全可以用另一种方式――妥协。

    利益的交换,在达到目的的前提下进行利益交换。这就是另一种方式。

    可惜,百里无忌无法理解,也认识不到。

    做为明军的统帅,百里无忌是卓越的,可做为政治家,百里无忌还是力有不逮。

    而这,是徐世铭的强项。

    徐世铭上前一步,劝说道:“皇上,臣有个下策,请皇上斟酌。”

    百里无忌点头道:“讲。”

    徐世铭道:“大理国请降,并派佛音公主亲赴金陵和亲,诚意甚笃。既然如此,何不允准大理国请降?皇上一面册封、追谥冯相、安抚旧臣,一面将大理国纳入明国版图,之后,皇上可以慢慢分批将旧臣向大理国调派,臣估算过,以大理国土地人口,容纳三四万以上官员不在话下,皇上以为如何?”

    百里无忌再次苦笑,他听明白徐世铭的话了,徐世铭是想,只要百里无忌不立即清除旧臣,留出时间来,将降服的大理国做为明国的“垃圾筒”,然后将旧臣做为“垃圾”一批一批地送往大理国。

    如此明国国内清静了,百里无忌也就达到了改革的目的,而旧臣中除了一批实在民愤巨大的官员被清除,至少有一半可以送往大理国继续做

第六十七章-->>(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