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二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急流涌动的暗波。

    徐世铭也不愿公然与这批官员针锋相对。

    不是不敢。而是不愿。

    徐世铭做为明国最有资质的一品勋臣,他与百里无忌的关系可以说再无人能比拟了。

    做为百里无忌亦师亦友的股肱之臣,徐世铭深知。百里无忌护持这批新生代官员的目的。

    皇帝步入中年,而当初追随的手下都已经老去。

    明国的朝堂迎来了新旧更替的时期。

    无论正确与否,百里无忌绝不会再站在老臣这一边,他所需要的是培植新一代的朝臣。以接替自己这一批老臣的位置。

    如果老臣是正确的。那么正好激励、鞭挞新臣。

    如果老臣是错误的,那么就会成为新臣晋身的垫脚之石。

    徐世铭心中无疑是惆怅的,但他能理解百里无忌的心。

    从孙光宪突然撒手西去,百里无忌已经明显加快了提拔新人的速度。

    徐世铭知道,也许解决了大理国诸事之后,就该是他退隐归田,颐养天年的时候了。

    为此,他曾经不止一次地劝说冯道。修身养性。

    冯道历经五朝十一君,早已经是处事圆滑之人。岂会不懂徐世铭的意思。

    他从主动归附百里无忌旗下后,就一直夹着尾巴做人,但在兼任金陵学府院令之后,他的心思开始活泛起来了。

    学府中的所有学子生员说是天子门生,可又何尝不是他冯道的学生。

    冯道虽然没有结党营私的故意,但事实上已经在他的身边围着相当一部分人,冯道终究还是难以自拔地陷入这种朋党格局。

    而这种情况自然被徐守仁禀报给了百里无忌。

    百里无忌至所以没有立即采取行动,原因是他不急。

    百里无忌其实并不十分了解冯道,冯道从郭威代后汉刘知远建立周朝时,投奔百里无忌,属于半路上船的这一种,鉴于其当时已经奉四朝十君,凭此阅历,再则,当时投奔明国的士子文人众多,百里无忌将直接将他放在了丞相的位置

第五十二章-->>(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