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筠虽然被擒获。却没有被押解金陵府。
百里无忌不想面对他,因为百里无忌知道,若是见了李筠,说不定自己就又会心软。百里无忌外表的铁血冷漠。掩饰不了内心的仁慈,他总想与人一条活路,希望天下能人人有活路,自然,也能让他自己有活路。
只有逼到他走投无路时,那么百里无忌才会真正地铁血冷漠起来。
而现在,李筠显然触犯到了百里无忌的逆鳞,在这个节骨眼上。李筠给原周国的各个节镇起了一个坏头,所以。百里无忌接获徐守仁战报之后,仅朱批两个字――审、斩。
审乃公审,斩为立斩。
以其头颅震慑那些对龙椅有贪念的一众宿小。
李筠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被百里无忌亲自下旨砍下脑袋的周国遗臣,从此之后,百里无忌对原周国旧臣的态度主要还是怀柔。
除非是象李筠一样造反谋乱,否则百里无忌绝没有杀任何一人的打算。
或许是李筠的被杀震慑了一众宿小,又或者是明军实在太过强大,已经被收去了军队的各节镇,不现在应该叫巡抚了,他们再没有一丝异常举动,至少,明面上是这样。
大明国终于显现出安定平和的迹象,南北百姓因为联姻而亲近,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变得安乐,人只要一安乐,心情自然变好,心情一好,一切纠纷都变得可以商量。
正是在这种齐乐融融的氛围下,明国经济的巨轮再次向前转动,而且越转越快。
明国虽然处于国库衰竭期,但正如人的肚皮,一旦已经被撑大过,就算饿得它前胸贴后背,只要一开始吃东西,就会迅速回复。
明国的经济也正是如此,一旦将战争状态切换回经济民生,发展起来,那就是事半功倍的效果。
光复十三年八月。
秋高气爽之时,百里无忌终于要嫁女儿了。
越国公主百里忆韵已经年满二十岁,虽然百里无忌还想再留她在身边
第十八章-->>(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