帜飘扬在了任何一个目光可及的地方,百里无忌的威望在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明国国内,朝廷几乎形同虚设。百里无忌轻轻一语。可以翻云覆雨,否定任何一个已经定案的政令,而徐守仁的军情院更是成为明国最“牛叉”的存在。
徐守仁对于“阴暗”有着与生皆来的天赋,由于百里无忌的刻意纵容,军情院在册人员已经猛增至十万人以上,其耳目遍布各行各业,唯一无法涉足的只有军队,这出于百里无忌的严令――任何军情院人员涉足军队。立斩不赦。
正因为如此,百里无忌的耳目变得异常的清晰。大到明国八个藩国,中到明国各府州,小到朝廷官员的家长里短,每天一大早,徐守仁都会将情报汇总,放置在御书房的桌上。
明国中原和江南的百姓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这属于正常现象,任何一个民族复兴到这种地步,每个族人都会兴奋。
此时的明国舆情如同一桶沸腾油,只要百里无忌一声令下,就会有无数的百姓蜂涌至其旗下,哪怕是上刀山下油锅,都无所畏惧。
但百里无忌心中并没有被这种空前的成功熏得昏昏然,他明白,明国历经这几年不间歇的征战,已经耗空的国帑,国库中空空如也,这是徐世铭等人一直在反复提醒他的,就象盛夏将一块冰放置在胸口般,凉在心里。
百里无忌还有一个目标尚未达成。
那就是在东亚大陆上,还处于明国控制之外的还有一个国度,那就是大理国。
平定中原及周边的百里无忌正将目光移向大理。
大理,已经游离于中原统治百余年之久,其前身为南诏国。
唐朝贞观年间,唐王朝设置了戎州都督府,大理地区各县均归其管辖。
之后,洱海周围出现了蒙崔、越析、浪穹、邓赕、施浪和蒙舍等六个“诏”(部落),其中的蒙舍诏在诸诏之南,故称南诏。
六诏在唐支持下,建立南诏政
第十一章-->>(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