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资格笑,力挽狂澜,救辽国于将倾,哪一个带兵打仗的将领不向往如此的荣誉?
也正因为如此,耶律休哥决定对南岸明军进行最后一击,将荣誉无限地扩大,那就是活捉明国皇帝百里无忌。
耶律休哥迅速令第三波七万多辽军的二万多人甩开抵抗的明军士兵向南突击,这二万多辽军是原本在北岸大营中留守的部队,也是最后到达南岸的辽军。整个战场上,也就这支辽军还有着独立的建制,其它的辽军全已经与明军战得密不可分了。
黑夜中,要调度胶着中的军队恐怕是一种痴心妄想,不管是百里义还是耶律休哥甚至百里无忌,这个时候能调动的仅仅就是身边的人。
所以耶律休哥认为,身边还有这二万多辽军,无疑是上天给他最好的礼物,让他完成不世的功绩,史册上将会留下他万众仰望的功勋,他将由此无愧于名将的称谓,成为辽国真正的战神。
耶律休哥的命令还是引起了周边一阵混乱,二万多大军向前挺进,可黑夜之中确实敌我难辨,突进的二万多辽军只能不分敌我的向前挥出手中的弯刀,而正在厮杀的两军不管是明军还是辽军,对遭遇的攻击自然是反抗、回击,由此引起的混乱可想而知。
耶律休哥为此大伤脑筋,最后他下了一道命令,令突击的二万多辽军每十人点起一个火把进行照明,对避开厮杀中的士兵,全力向南挺进。
耶律休哥却不知道,他下的这个命令终究让他直到临死时还懊悔不已。
这个命令其实并没有错,二万多的生力军能成建制地突入明军后方,袭击明军中军帐和明国皇帝的行营,完全是良策。而黑夜中点火把照亮,以避开交战的士兵,快速挺进更是合乎情理。
问题是出在了百里无忌临时起意,命令杨廷式等人乘坐热气球出击上。
这本也是一出死马当做活马医的烂着,就算是白天,杨廷式等人要从空中投掷击中目标的机率也渺茫。(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