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三万人的驻军。但靺鞨七部必须做到三点。一渤海国必须由明国朝廷册封;二明国驻军不超过三万人的同时,靺鞨七部军队也不得超过此数;三明国商人往来靺鞨,要得到靺鞨七部的共同保护。”
靺鞨使者走了。种放被百里无忌留了下来。
“种放,此次在潢河以北你立下大功,朕还没有好好赏你,说说吧。你想要些什么?”百里无忌笑着问种放。
种放却微笑着说道:“我读书写文章。实来自于师父的教诲,学古人嗜好隐退,本是求得山水的欢乐。思虑遵循天性以事奉最高的道术,有意于隐居,无心于做官。陛下若无别的事,便放我回华山就是了。”
百里无忌心中一愣,原以为种放会如其师陈抟醉心于政事,不想这种放相貌粗放。人却是向往隐居之士。
百里无忌感念种放在辽国的功劳,挽留道:“朕欲授你在朝廷宗教署分理道教事务。以表彰你的功劳,不知道你可愿意?”
种放道:“我此生愿望就是能看到国家教化成功,疆场停止打仗,百姓鼓舞,万类欢悦。君王现在要聘用我,宠爱我这来自山谷之人,君王之命,我本应恭敬的聆听与领受。但入朝为官,必惭愧自己出身于山野。皇帝明察秋毫,我这些粗浅无见识的话也是于事无补。道教自然由师父署理,我不敢僭越。”
百里无忌有些喜欢这个外表粗放的道人。
但考虑到种放的道人身份,不想授其重要官职。百里无忌不愿意让明国官员误会自己要振兴道教,这不符合百里无忌的治国理念。
百里无忌道:“如此,朕赏赐你大量钱财,让你带回华山,如何?”
这次种放倒没有拒绝,但从种放的神色中百里无忌发现,对于钱财,此人也是表现的平平淡淡。看来此人还真是一个天生的隐士。
百里无忌随意问道:“种放。这次你走遍了辽国北地,可有什么治国见解,不妨与朕说说。”
第一百六十六章-->>(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