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佛门子弟的大量还俗,给周国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兵源。
柴荣任命凤翔节度使王景兼中路行营都招讨使,向训兼行营兵马都监。接替自己在宁州督战抗击辽军。任命赵匡胤暂任北路招讨使。率两万禁军北上支援银州。
一个月后,已经是年底,柴荣与百里无忌再次聚首徐州。
看着已经早生华发的柴荣,百里无忌心底一阵感触,他,也许命不久矣,只是如今自己的穿越。会否带来柴荣命运的改变,对此,百里无忌也无法预料。
对于吞并周国,完全一统,这已经是不可逆转之势,百里无忌只希望能尽量少流点血。最好能和平解决明、周两国的统一。
但眼下并不是谈论这些的时候,面对大举而下的阻卜军和辽军,眼下明、周两国需要的是唇齿相依。
这一年的战争,发生了很多事,明、周两国付出了太大的代价。
而将参与其中的角厮罗、甘州回鹘两个小势力剔除和逼退逻些吐蕃。是这一年中,百里无忌最大的功勋。为此,明军也付出了数万人的生命。
剔除了上面三个势力,令联军仅剩下阻卜和辽,由此,明、周两国才能将战线稳定下来,柴荣和百里无忌才能带着略略轻松的心情,在此会晤。
柴荣看着眼前的百里无忌,心中竟生出一丝仰慕之情,柴荣本是个不服输的人,如果与百里无忌互为敌对,那么很有可能是不死不休之局。
天下英雄哪个是肯服输之人?
但现在局势不同,明、周两国结为同盟、互为唇齿,共同抗击北方敌人,而一年来明国对周国大力地支援,更使得两国的交情日益见长。
也正因为如此,柴荣以结义兄弟的情分去衡量着与百里无忌的关系,对于与己比肩,甚至比自己更强的强者,柴荣心中的那一丝仰慕就不足为奇了。
“大哥,弟弟敬你一杯,以谢这一年你对我国的照应。”
第二十章-->>(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