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恩一咬牙道:“请三哥坐镇渭州城,某率亲卫出北城去救援他们。”
赵匡胤闻言一惊,连忙道:“四弟不可,这不但救不了他们,连你都要搭进去,某不同意。”
郑恩正容道:“某知道三哥是为我好,但有些事不得不做。不做,某晚上睡不着。”
赵匡胤怒道:“你怎么就如此倔驴脾气?”
郑恩突然单膝下跪道:“三哥保重,若今日一别,无有相见之时,就当弟弟与三哥诀别吧。”
这世上总有些人是死脑筋。郑恩心中,百里无忌的份量远远不如赵匡胤重,但为了义字,郑恩弃赵匡胤而宁愿出城冒险营救明国信使。
这样的人往往在青史中无法留下姓名,因为,这种人一般都死得早。
赵匡胤还待再拦,郑恩却自顾自地起身走下城楼。召集亲卫去了。
赵匡胤无奈,在背后大喊道:“四弟,此去小心,若能成功,不必再回来,可去汴京向圣上报信……。”令亲卫调动三百骑兵。护卫郑恩。
同时,赶紧令亲卫向北门守军传令,用弓箭掩护郑恩一行。
赵匡胤知道,凭借他的三万人和渭州城原有的三千守军,恐怕支撑不了多久。
城外的辽军还在源源不断地到来。这已经不再是打草谷,很有可能是要大举入侵了,。
城外的明军信使绕城而逃,四里外的辽军随即派出一个百人队骑兵追击,而大军开始包围渭州城,并在城外驻扎下来,没有迅速攻城,仿佛在等待主将的到来。
明军信使虽然领先辽军启动,但他们一路急奔,人累马乏,四里的距离,刚过西门就被辽军追近至一里距离。
而当刚逃到南门墙角时,辽军骑兵已经追至身后。
为了让同伴活下来,四个信使随即调转对追兵进行阻拦。
斥候阻拦的方式是明军独有的,他们知道疲累的身体根本无法阻挡追击的辽军。
所以,他们选择的方式是引爆身上的
第二百四十五章-->>(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