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三十四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南诏,则是源于吐蕃争夺洱海地区的控制权。南诏建立之初,皮逻阁奉行对唐和好政策,唐朝抵制吐蕃的目的部分实现。

    但由于边吏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云南南郡太守(原姚州都督已改州为郡)张虔陀狂妄昏庸,无视吐蕃咄咄逼人威胁的存在,一味抑制南诏,致使矛盾激化。

    天宝七年(748),皮逻阁死,子阁逻凤继位。张虔陀先是利用阁逻凤是皮逻阁继子。企图在王位承袭上,用皮逻阁嫡子诚节取代,打击亲阁逻凤势力。张虔陀还派人辱骂前来谒见的阁逻凤,甚至侮辱随同前来的阁逻凤妻女。

    阁逻凤又闻鲜于仲通已率兵八万分三路进军云南,终致逼反阁逻凤。

    天宝九年(750)。南诏兵先发制人,出兵攻下姚州,杀张虔陀。

    次年鲜于仲通率大军进抵曲靖。

    阁逻凤本意并非要与唐决裂,此时遣使谢罪请和,表示愿遣返俘虏,赔偿损失。

    南诏使者陈诉:“如今这些事张虔陀狂妄昏庸,才使得南诏和大唐生了嫌隙。如今吐蕃的赞普坐看我们交恶。还派人来威胁南诏和利you我。如果南诏和大唐再这么争执下去,恐怕吐蕃就会蚌鹬相争渔翁得利了。今天我拜请唐国居存见亡,在得思失。我可以将攻下的姚州二城还给大唐,希望得到大唐的谅解。如今吐蕃大兵压境,如果得不到唐国的应允,我只能归附吐蕃了。如此云南之地再不是大唐所有的了。”

    但鲜于仲通自持兵众,不加理会,率军进逼洱海,另派大军绕道点苍山,以图腹背夹击。歼南诏主力。

    阁逻凤在唐军压境下,派人到浪穹求援吐蕃,并请归附。

    这正是吐蕃所期望的。

    天宝十一年(752),吐蕃赞普赤德祖赞册封阁逻凤为“赞普钟”,赐金印,号“东帝”。

    南诏得到吐蕃支持,联兵合击,鲜于仲通的八万唐军全军覆没。

    此为南诏与唐间的第一次天宝战争。

    两年后的第二次天宝战争,起因是杨

第二百三十四章-->>(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