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三十六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起源于“肃慎”种族。汉至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隋至唐时期称黑水靺鞨。辽时期称“女真”。基本形成民族形态的时期大约是在唐朝时。

    靺鞨起初有数十部,后逐渐发展为七大部。主要分布在粟末水(今松花江)和黑水(今黑龙江)一带。以粟末靺鞨和黑水靺鞨最强大。

    靺鞨各部发展水平不一,大多以角弓、楛矢射猎为生,凿土穴而居。

    南部的粟末部较为先进。种植粟、麦、穄等作物。养猪、马,以米酿酒,以猪皮为衣。最北方的黑水部使用铁器,善用自造毒药敷於箭矢,以射禽兽。

    粟末靺鞨於698年曾建立震国(也称渤海国),其首领大祚荣於唐开元元年(713)受封为渤海郡王。置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此后辖区即以渤海为号。

    唐开元十三年在黑水靺鞨地区置黑水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其馀各部隶属于都督府,称为州。各部领袖为州刺史,唐派长史监领之。

    926年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攻灭,改称东丹。

    契丹人对女真族的政策,是实行“分而治之”。他们把强宗大姓骗至辽东半岛,编入契丹国籍,称为“合苏馆”,又作曷苏馆、合苏衮、是女真语“藩篱”的意思。这些人就是“熟女真”。另一部分留居粟末水(松花江北流段)之北、宁江州(今吉林扶余县)之东,这些人就是“生女真”。黑水靺鞨后裔,是生女真的主体。

    辽朝还特别设了一些王府,目的在于以女真治女真。北女真分布在辽河中游一带,辽设北女真国大王府、北女真兵马司管辖;南女真分布在辽东半岛上,辽设南女真国大王府、南女真汤河司管辖;鸭绿江女真分布在鸭绿江一带,辽设鸭绿江女真大王府管辖;长白山女真部分布在长白山一带,辽设长白山女真大王府管辖;蒲卢毛朵部;分布在海兰江流域,辽设蒲卢毛朵部大王府管辖。

第一百三十六章-->>(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