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将中路十万辽军击溃的军队,总是能得到尊重的,哪怕是敌人。
耶律璟同时采纳了于越(辽最高荣誉衔。授有殊功者)耶律德里的建议。那就是派细作入明、周二国进行策反。
……。
九月的天,秋高气爽,风和日丽。上有蓝天白云,下有旌旗飘扬,更有那滚烫的鲜血在喷洒。
府州以北的古长城北边五十里处,两支军队正在浴血厮杀。
从飘扬的旗帜辨别,那应该是明军和辽军。
两军正在厮杀的大约有数百人,而躺在地上的尸体。也有数百人之多。
“这杀不尽的胡虏。”蒋延嗣抹去喷溅在脸上的血水,恨恨地咒骂道。
“文轩。你带人向左包抄;子城,你带人向右包抄;涤生,跟在我后面,不得令一个辽兵走脱。”蒋延嗣大声地嘶吼着,这里的他已经再也看不到一丝书生之气。
这已经是他这场战斗中杀死的第四个辽军士兵了。
蒋延嗣从军前未杀死过一只蚂蚁,饱读诗书的他从未想过自己会如此血腥地砍下人的脑袋。
虽然建功立业一直是他的梦想,但从军之前,他仅想着以入金陵学府,然后进入仕途,为人生的目标。
得到祖父的帮助,蒋延嗣进入金陵学府的明算科进行学习。
但那个从燕云回来的前明国第十军都指挥使边镐在金陵学府演讲时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人生规迹。
“那时候,我,已经死了。”
蒋延嗣在听到边镐这句话时,就已经发誓,将为明国而战,为汉民族而战。
从明算科转入战法科,蒋延嗣得到了边镐的悉心教导。
边镐喜欢这个年轻人,虽然蒋延嗣只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但蒋延嗣眼中的那一团火,一样引燃了边镐的心。
这场遭遇战,蒋延嗣麾下四百五十人,也就仅站立着三百三十七人。
这场遭遇战,蒋延嗣以一营四百五十人全歼了辽军一队五百骑兵,但自己也折损三成。
第二百七十六章-->>(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