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四十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制只有火枪兵和骑兵,而特战军的骑兵军械还是原来的配置,并没有象新军那样更改,战刀、小弩和手榴弹,并未装备火枪。

    所以徐守仁无奈之下,命令两厢骑兵为前锋在前方开路,三厢火枪兵居中,一厢骑兵压阵。

    这样的布置是正确的,前后骑兵的布置,令吐蕃军失去了袭扰的可能。但拖慢了特战军的行军速度。

    松州至迷桑,原本两天的路程,特战军行走了四天,才来到迷桑城外。

    吐蕃的城池基本上都不高,而且都是粘土墙。

    徐守仁完全有信心凭借着特战军的战力和配置的火器迅速将迷桑城拿下。

    但令徐守仁没想到的是。迷桑城早已重兵密布。

    一路上消失不见的吐蕃骑兵全部集结在了迷桑城,更有自逻些城而来的吐蕃骑兵。

    当斥候回来禀报大概有八万以上骑兵集结在迷桑城时,徐守仁错愕了。

    一场原本以为是自卫反击战的局部战,怎么就成了吐蕃与明国的决战。

    这完全出乎徐守仁乃至明国君臣的预料。

    五万以上的大军出征,所需要调动的物资军械那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没有强大的国力做支撑,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也就是说,在迷桑城出现如此规模的吐蕃大军不是偶然,而是有预谋的,想到此,徐守仁心中惊悚,起了一阵的鸡皮疙瘩。

    如今唯一正确的做法就是率特战军撤回龙州。一面向金陵报信,一面与云扬联络合保成都府。

    但徐守仁随即想到,迷桑城如此,可想而知,大郎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想到了这一点,徐守仁是绝不可能下令撤兵了。

    徐守仁的梦想是成为百里无忌的影子,如果百里无忌没了,那一切也就没有了希望。

    在徐守仁心里,明国中谁都可以死,包括他自己,甚至包括他的义父,唯独百里无忌不能死。

    有着这样的觉悟,徐守仁将三万特战军送入了虎口。

    徐守仁迅速写好信件,命令斥候携带向东回去报信,并令特战军一营骑兵护送。

    随后,命令运输兵阵前布设栅栏、地雷等物,火枪兵列阵,骑

第二百四十章-->>(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