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情况,言明此人已归附明国。请耶律撒剌在紧要时能助他一臂之力。再无别的言语,甚至连儿子都没问上一句。
耶律朔古在边上虽然不知道信中有何值得耶律撒剌混然不顾而咒骂的话语。但以他老谋深算的城府,也已经猜到其中一二。
“统领息怒,百里将军写此书信时,有明国皇帝和我在他的身侧,想来有些体己话不便细说。”耶律朔古劝慰道,他可不想因此信而被耶律撒剌迁怒。
其实,耶律撒剌二人都错怪了百里义,相隔千里。百里义的心中哪有不思念妻儿的道理,只是若要让百里义能表达出他心中的思念,那就不再是百里义了。
虽然嘴中狠狠地骂着百里义,但耶律撒剌还是将百里义的信小心翼翼地收了起来,不管如何,逃脱樊笼,身在明国的百里义还没有忘掉自己,这就已经足够了。
相对于两国处于敌对的时局,没有与她划清界线,这已经难能可贵。虽然这信完全能让她背上叛徒的罪名,但耶律撒剌已经顾不得了。
“惕隐,皇上已经对你起了杀心。你必须顺从他的旨意,回上京去,休要再提回乌古部颐养天年之类的话。”耶律撒剌收拾起混乱的心情,劝告耶律朔古。“至于你因何投靠明国,明国皇帝许了你什么好处,还有你回来的目的,我不想知道,我只想告诉你,如果你做了损害我契丹族利益的事。不用皇上杀你,我便不放过你。”
耶律撒剌其实心中也明白。既然耶律朔古已经投靠明国,那么再怎么警告也无济于事。他回来的目的自然是为明国出力,而如今两国处于战争中,凡对明国有利的事情,自然对辽国有害,但耶律撒剌终究无法令自己背叛自己的民族,这几句绵软无力的话,也许只是安安自己的心。
可这些话听到耶律朔古的耳朵里,却让耶律朔古心中暗惊,走到这一步,已经是坦承相见了,谁都知道了对方的底细,二人都掌
第六十四章-->>(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