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一切就绪。
百里无忌以楚王府令,在潭州城告示,招收八至十二岁女童入院就读,且不收学费。
一个月后,竟无一人前来。
百姓很实在,这女儿终究是要嫁出去的,放出去,万一有个什么事,嫁不出去不说,还辱没家门。
高蓉蓉和孟延意开始失望,当初的热情被无情的现实熄灭。
百里无忌安慰无果。
于是,怒了。
次日,廷议。
百里无忌下令潭州官员,家中有八至十二岁女童者,必须送入学院就读。若不从,则罢官。
在被千夫所指的百里无忌强行推行下。
潭州女子学堂第一届终于收到了六十七名女童入学。
而以王妃为院令、院丞,以楚国官员女儿为学生的潭州女子学堂从此被载入史册。
自此,做为楚王百里无忌而言,终于摆脱了后院起火之尴尬局面。
有了更充裕的时间去考虑如何使楚国强大。
为日后的楚国强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寻常百姓不让女儿读书,其实皆出于一个利字。
与重男轻女无多大关联。
首先,一个女子尽迟早都会嫁人,嫁了人便是别家人了,先期投入就会白费,而男子不同,自始至终都在家中,投入皆等于日后产出。
其次,一个女子自嫁人后,生儿育女,怀孕到坐月子,一个孩子就会损失至少一年半时间,若生两个三个,那损失的时间更多,而在此期间,读书与否,和生儿育女无甚区别。而男子不同,自学成之后,日日都可得到产出。
在百姓心中,女子读不读书无所谓,读了还不是一样生孩子,还能象男子一样入朝为官不成?还能象男子一样封候拜相不成?
以上才是百姓真正不拥护女子进熟读书的原因。
这种风俗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改变,所以百里无忌对于此没有什么纠结,有了这所女子学堂,已经是开天辟地第一回了,也许,时间可以改变这一切。
……。
这一天,北方传来讣告。
晋高祖石敬瑭因安置吐谷浑南归一事屡
第八十三章 魏璘彭晓归来-->>(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