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一章 整治吏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同时成立了吏治署,下设都将辖八百虎弁,专事监督调查取证楚国五品以上官吏之职,但不设处置权。也就是说只能拘捕,没有定罪权。定罪权依旧交给宣判司。以免造成吏治署变成一家独大,也避免造成百官人人自危的混乱情形。并规定,五品以上官员享有不被刑讯的权力,以避免政治斗争造成冤案,也稳定了百官的心里负担。

    五月十五。

    这一天,江陵府送来讣告。

    南平王高从诲三天前因病薨于江陵。

    消息传到潭州时,百里无忌正在与徐世铭等四个参知政事商量楚国政改的事情。

    百里无忌有意再来一次“清官运动”。

    除了徐守仁表示支持之外,其余三人皆无表态。

    不表态并不只是弃权或者没有意见。

    不表态有时就是反对,百里无忌心中很清楚。

    徐世铭不表态是因为他反对,但是被百里无忌屡战屡胜,数次化险为夷的气势所压制,心中虽想反对,但又无证据,所以不表态。

    李弘皋、拓跋常二人不表态是因为不敢表态,毕竟刚刚换了领导,心中忐忑。

    虽然徐世铭与梁震所想一样,对上次“清官运动”有异议,但百里无忌认为,梁震做为一个前唐进士,思想必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在梁震心中,豪族不能得罪,政权应该建立于各地豪强的拥护之上。但在百里无忌心中,他想建立的是一个豪强与百姓共存共荣的国度,无忌不仇视豪强,在他心里,豪强依旧是国家的精英,但绝不能因为精英而使普通百姓失去成为精英的机会。而百里无忌崛起于庆州,身边还没有固定的朋党,手中掌握着绝对的军事力量,正合适下狠手对楚国的官场政局进行血性的切割,为将来奠定稳定的政治基础,正所谓越是新兴势力,改革的阻力越小,“清官运动”必须重演。

    而此时,高从诲死亡讣告的到来,暂时中断了“清官运动”的讨论。

    这高从诲怎会突然病死了呢?几个月前自己借道南下时还好好的……。

    百里无忌派李弘皋代表自己前去江陵吊唁。

    六月初一。

    

第四十一章 整治吏治-->>(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