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旗卫七天口粮。
这仅仅是一亩地的产量。
无忌知道,推广之后普通下等田达不到这样高的产量,因为农田的肥沃度,种植的人的技术,和各种原因都会限制产量,但无论如何,一亩平均产量达到三四十石左右应该不成问题。
夜晚,衙门后院。
一桌丰富的酒宴,既是庆祝,也是议事。
桌边围坐着百里无忌、百里仁、百里义、百里康、魏?,现在多了一个徐世铭。
众人正在讨论以后番薯推广种植的事情。
百里义说:“如此珍贵之物,当然要关起门来自己慢慢享受。”
百里仁说:“鉴于此物产量高得离谱,应该先自己大量囤结,推广之事留待日后再说。”
百里康说:“这种事大郎怎么说就怎么做。”
魏?说:“独乐乐不如群乐乐,好东西应该大家一起分享。”
徐世铭建议道:“明府,下官认为现在还不适合推广。原因有三,一是现在种子还少,虽说有五十石,但据目前来看,插苗的方式还不能被百姓接受,最简单的种植方式是切块种植,这种种植不需要有经验之人的指导,最易推广,但估算下来一亩田就需要至少半石种子,也就是说,现在只够百亩地的种植。二是现在推广不妥,百姓田中已经种有稻谷和其它作物。三是下官建议以现在五十石种子的量,明府还是自己派人种植条件最合适。”
“自己派人?就我们现在这几个人种百亩地?”无忌心情正好,开了句玩笑。
“明府手中有黑旗卫千余人,既然称为乡兵,当战时为兵,闲是为民。如今种子缺少,插苗的方式种植最省种子。巴东县县衙有官田一千余亩,分出六百亩来种植番薯,有何不可,其为二也。当六百亩番薯收获之时,明府进行采收,百姓见产量丰厚,不需要宣传,百姓下一年自然求明府赐于种子进行种植,其为三也。同时明府还能得到为百姓造福的好名声,如此好事,明府以为然否?”
无忌觉得徐世铭真的长得不错,那根抖动的胡须也不再让人难以忍受了,这连他的三角眼都变得如此
第三十七章 广囤粮-->>(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