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零五、咆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官员的章程,官吏薪俸既是胜于以往,那么官吏若是违法乱纪,其受到的处罚也应胜于以往才是。”

    “必须加大那些狡官胥吏的乱纪成本,他们贪上一文,便要让他们吐出十文,他们祸害一方,便要叫他们一代不得安生,其余罪衍不宜株连,但这贪渎腐化,非株连不可止。官吏贪渎所得,多供其自身与妻儿子女挥霍,既是如此,他妻儿子女也须得为此受重惩!”

    “给朕在吏部衙门前立一副对联,上联便写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下联是汝权汝职,国器国利,私心可有,国法怎逃”

    “其三,崔卿,你牵头坐镇,设立一个由吏部、刑部、大理寺联合抽人组成的新官署,这个新官署名字便叫廉政司,专门负责督查百官----御史台地那些大嘴巴,每日只管盯关朝官吃饭喝水,却不肯去关注地方上的民生疾苦,你替朕训斥他们,告诉他们朕这朝堂之上,不养只吃闲饭不干活的牲口!”

    赵与莒对文臣百官,向来是宽容优厚,对等御史谏臣,更是礼敬有加,总是说他们是文人之骨,当礼敬三分。可这次他真是气急了,连“只吃闲饭不干活地牲口”都说了出来,口不择言,让崔与之心中苦笑。

    若只有他们君臣二人,他还有转圜的余地,但是当着邹应龙等人的面,这事情就有些难办了。

    “这三件事,须得给朕办好,要快,特别是第一件联合处置使,三日之内人员必须调齐。要年轻踏实勤恳廉洁的,五日之内必须出,十五日内须得抵达河东珙桐县,便给朕从珙桐查起,朕从近卫军中抽调五百火枪手护卫,从军情司抽调一百军法官听令执法。以合律制。”

    在最后关头,赵与莒终于从气愤中稍稍冷静,他自亲政以来,便努力使得司法**,到现在为止已经略有成效,至少在地方上,提点刑狱司和护军已经从地方行政主官的控制下**出来。若是他为了今日之事不顾一切,让军队去执法,那么日后军权必定扩张。武人干涉司法之事便会屡见不鲜了。

    听完赵与莒的咆哮之后,崔与之心中有些不以为然,贪腐之事。历朝皆有,岂是一朝一夕能禁绝得了的,皇帝为此如此暴怒,实在是有失平日里的镇定,即使不是小题大作,也应该算是失态了。

    不过大宋如今御史谏官确实处在一个异常尴尬的局面,自从赵与莒亲政之后,对于中枢官员地控制非常紧密,数年间也未曾听闻有贪贿。而除此之外言官对于百官的监督,几乎没有意义。相反,地方官员特别是边远之地的地方官员缺乏有效监督,虽然司法**使得贪贿之行为有所收敛,可还是难以杜绝,增加一个监督地方官员的机构,从现有的官署中抽调冗员组成,这样既不至于增加冗员,又有助于澄清吏治。倒是一个好主意。

    “陛下除此之外呢?”见赵与莒神情平静下来,崔与之问道。

    “还嫌少了?”赵与莒愣了愣,这次河东省的事情,对他来说是一个打击,但同时也是一个机会,长期以来,地方官员地相对**性,使得“天高皇帝远”,他们缺乏监督。因此为所欲为。赵与莒上次将司法权从地方官员手中分离。只是改革地方吏治的第一步,而现在廉政司的设立。则又在制度上为这些地方官员套上了一个圈圈。再加上户部地经济管辖,吏部的人事任免,地方政府的胆大妄为将受到空前强大的约束。这当然不可能根除**,但可以最大限度上增加**成本,至少象王启年奏折中说的那种地跨两省、牵连数以十计的州县地贪腐渎职之事,便难以再生。

    “臣劾近卫军参领王启年,以武职干预地方政务,以军队擅行执法,实是目无法纪。”崔与之大声说道:“武人干政,为我朝之大忌,王启年得知此事,当奏明圣上,再行处置,而不应擅自抓捕,陛下另不罚之,安知他日后世子孙之中,无有不肖之人挟兵权以自重,行天下不忍之事?”

    赵与莒刚刚按下去的怒火腾的又扬了起来,他盯着崔与之正要作,转念一想,却又觉得惊奇。

    此前崔与之便是要劝谏,也都是极委

三零五、咆哮-->>(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